麥可思研究院分析表明,對畢業生的創業效果應從長考量,不能只局限于畢業時的創業人數。數據顯示,2014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自主創業的比例為2.0%,3年后上升到4.1%,可見畢業中期自主創業人數增長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3年內,超過一半的創業者退出創業市場,創業失敗風險不容忽視。因此,對大學生創業的幫扶和教育培訓仍然很重要。
重點加強創業實踐活動
從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來看,2017屆本科畢業生接受比例最高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創業教學課程(41%),其次是創業輔導活動(36%),而創業實踐活動(26%)、創業競賽活動(15%)的接受比例仍相對較低;與此同時,本科畢業生對實踐活動的改進需求較為普遍,2017屆有近6成畢業生認為“創新創業實踐類活動不足”。在各類創新創業教育中,創業實踐活動對畢業生創新能力的影響最為顯著,2017屆本科接受過創業實踐活動的畢業生創新能力滿足度相對較高。因此,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需重點加強相關的實踐活動。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創業教育要想真正取得實效,就不能僅僅囿于學校課堂上的創業課程,而應當放到創業教育的社會大環境中進行。
“高校應當致力于讓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創業想法得到充分實現。比如,積極利用社會力量,開展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地方高新區、行業企業、各類科研院所等機構的合作,充分利用他們的機器設備、閑置廠房等資源,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創業能力。此外,社區是接地氣的地方,孕育著很多需求,還可以加強與社區的合作。在這些地方,大學生可以真正了解市場需求是什么,所以這些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于提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質量和實效有著重要意義。”北京行政學院經濟教學部副教授張勇說。
創業資金哪里來
研究顯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資金,主要依靠父母、親友投資或借貸和個人積蓄,而來自政府資助、商業性風險投資的比例均較小。
隨著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日益支持和重視,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針對大學生創業的貸款優惠政策。比如福建省,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創業擔保貸款和其他形式貼息貸款政策,由財政按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貸款基準利率,上浮3個百分點以內給予全額貼息。
另外,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金融機構也相繼出臺了一些針對大學生的創業資金扶持政策,解決很多大學生的燃眉之急。比如,上海專門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天使基金”,大學生開辦企業可獲5萬元至30萬元支持。“天使基金”下設兩種創業資助計劃———創業雛鷹計劃和創業雄鷹計劃。兩種計劃分別以債權與股權兩種方式,對青年創業者提供資金上的幫助,并提供相應的后續支持與服務。
風險投資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償還。但是對于大學生創業者而言,基本很難吸引到風險投資人的關注。
安徽大學商學院教授韓東林說:“現在大學生創業遇到的資金難題總結起來,一是資金很難申請到,二是融資額度很小。相對容易申請的,往往額度很小;額度大的申請難度也很大,可能性很小。大學生創業者缺乏創業經驗,這決定了相比其他創業者,大學生自主創業更需要風險投資的介入。目前,國外有成熟的風險投資業,我國在這一方面做得還不夠,應積極實現風險投資主體多元化,以滿足大學生自主創業者的融資需要。”
大力支持機會型創業
機會型創業,指的是為了抓住和充分利用市場機會而進行的創業;生存型創業,指的是創業者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進行的創業。該理論由全球創業觀察2001年報告首次提出。
其中,機會型創業包括:理想就是成為創業者、有好的創業項目、受他人邀請加入創業、未來收入好。根據麥可思數據,創業理想是2017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最重要的動力,選擇自主創業的畢業生中,80%以上屬于機會型創業,只有6%屬于生存型創業。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研究員孫國良說:“發展中國家如果生存型創業過多,就難以跨越貧困陷阱或者是中等收入陷阱。當經濟不景氣或經濟缺乏動力時,技術進步往往是推動經濟復蘇的一劑良藥。因此,政府應該采取各種措施,鼓勵有創新元素的機會型創業,弘揚真正的企業家精神。”(李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