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學技術 投身IT業尋找另一片天
前不久,程海亮如愿獲得了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職位,成為一名職業程序員。而在一年前,他還是河北省涿州市一家民用紡織品工廠流水線上的紡絲卷繞操作工。
作為典型的新生代農民工,程海亮在職業發展上的轉型算得上“華麗”。近年來,像他這樣走下流水線、走出工廠的青年農民工越來越多。程海亮從河北石家莊一所技校畢業后,曾干過許多不同的工種。但沒有真正的一技之長,一度讓程海亮感到很困惑。“如果能在一個廠堅持干下去,也許能看到技能和職業發展的希望。但很多廠子并不能一直做下去,所以很難看到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
轉機出現在2017年初程海亮和堂哥的一次交談中。同樣是高中畢業讀技校,程海亮的堂哥現在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負責一款手機APP的系統維護,月收入1.5萬元。在堂哥的影響和建議下,程海亮辭去工廠的工作來到北京,跟著堂哥專心學習Java開發和Python等計算機編程語言。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后,他的付出見到了成效。
轉向第三產業 擁有更多選擇和可能
程海亮曾經的困惑,也是多數新生代農民工的困惑。李嘉琪曾是流水線上的一名年輕女工。在一次操作機械沖床時,她的右手無名指和中指被高速運轉的機床碾壓,后經治療保住了中指。2016年,李嘉琪選擇離開工廠回到老家山西陵川,成為縣城一家蛋糕店員工。“當面點師對我來說是個新起點,也讓我有了更多選擇余地。”
與程海亮、李嘉琪不同,來自吉林四平的曉潔,從工廠跳槽到餐飲業的理由很“自我”。1994年出生的她,從北京一家藥廠離職后,一直在餐飲業工作。“干餐飲,工作時間相對靈活,想走就能走。”曉潔喜歡旅游,餐飲業的就業方式滿足了她自由支配時間的需求。每到一個城市,她就會在當地餐廳找一份工作,再利用休息時間游覽這座城市。“這樣既能減輕經濟壓力,也能更深入地了解一座城市。”
文化程度提高 新生代追求高待遇
時代在變,很多新生代農民工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有了新的追求。進工廠做工,已不再是他們唯一的出路和選擇。
調查數據顯示,盡管制造業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最高,福利待遇也越來越好,但仍留不住新生代農民工。在杭州一家工廠做了多年人力資源主管的林先生說:“現在年輕人的確都不想進工廠了,每年招工越來越難。”
離開工廠后,越來越多的新生代農民工流向了服務業。“隨著經濟發展,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流動性也在逐漸增強,并主動尋求更好待遇的職業。”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宋月萍說,新生代農民工正在成為服務業行業的中堅力量。
“隨著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程度的提高,他們擁有更多追求夢想的能力。”林先生說,加上我國對農村發展的重視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新生代農民工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也看到了返鄉創業的希望。(蘭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