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OKR還是KPI都是績效管理的工具,他們并不是績效管理程序和方法。
如果他們正確應用的話,他們在績效管理核心的方法上都不會脫離績效管理的基本框架,也不會影響績效管理的核心理念,更不會改變績效管理的核心本質!
可是,咱們很多對績效管理的理解和操作不熟悉的HR很容易分不清這其中的差異。被這些炒冷飯、博眼球的人誤導或欺騙。
我們先說兩個名詞,績效管理工具和績效管理程序。
很多人把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
他們有關聯性,都是為了做好績效管理,但他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績效管理工具?
我們在整個績效管理的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工具比如目標管理(MBO)、關鍵過程領域(KPA)、關鍵結果領域(KRA)、關鍵績效指標(KPI)、目標與關鍵成果法(OKR)、關鍵成功要素(KSF)、平衡計分卡(BSC)和360度評估這都叫績效管理工具。
或者在績效評價方面還有一些工具,比如關鍵事件法、行為錨定法、行為觀察法、加權選擇法、強制排序法、強制分布法等。
什么叫績效管理程序?
比如我們說績效指標分解、制定績效計劃、進行績效輔導、進行績效評價、績效結果反饋和績效結果應用,這些過程就是績效管理的程序。
治大國如烹小鮮,我拿烹飪舉例子,你就馬上明白了。
假如我們現在肚子餓了,要自己做飯了。
這時候,我們可以用電磁爐炒菜,也可以用天然氣炒菜;
我們可以用不粘鍋炒菜,也可以用鐵鍋炒菜;
我們可以用鐵鏟子炒菜,也可以用木頭鏟子炒菜。
我們選擇什么樣的工具炒菜,與我們當時所處的具體情況、我們的用餐習慣、要和我們一起用餐人員的接受程度以及成本、效率等多個因素有關。
炒菜工具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菜品的口味,但不會影響炒菜的基本流程!
不論用什么傳統的炒菜工具,炒菜前都要經歷洗菜、切菜、炒制、調味、裝盤等過程。不論用什么工具,都不會改變炒菜的最終目的——為了吃飽和吃好!
我們炒菜過程中用到的這些工具就好像是我們做績效管理需要用到的這些工具。
我們整個炒菜的流程,就好像是績效管理的程序。
那些說KPI過時了,鼓吹OKR才是王道的人,他是在人為的定義兩種績效管理工具的好與壞,是把KPI假象或者曲解成一個落后的工具。
這就好比是一個人說,用鐵鏟子炒菜已經過時了,用木頭鏟子炒菜才對。原因是用木頭鏟子炒菜,炒菜的流程會更簡單。本來用鐵鏟子炒不熟的菜,現在用木頭鏟子就炒熟了。
你說是多么荒謬的一件事!
不論我們用什么鍋,用什么鏟子、用電還是用天然氣,其實炒菜的基本流程都差不多?冃Ч芾硪彩沁@個道理,不論我們用KPI還是OKR,還是我們用更復雜的BSC,整個操作的程序和流程都是差不多的。
就算是用炒菜機器人,他炒菜的基本流程和傳統流程也很類似的,只不過是變成了自動的、標準化的,不需要我們操作了而已。就好像我們已經給企業建立起了一套績效管理標準流程之后,通過一套HR的電子化系統,把很多事情變成了線上的標準化、流程化的程序了,基本程序的核心還是不變的。
沒有哪個績效管理工具會說,我不需要績效反饋,我不需要績效評價,我也不需要績效輔導。程序可以因為一些原因而省略,但是不能說天生就不需要。你不承認這些基本程序,那你就不是績效管理,是在玩鬧!你搞不清楚這一點,你就一定做不好績效管理。
所以,要做好績效管理,最核心的,最關鍵的,最能決定我企業的績效管理能不能有效落地的,其實不是我企業用的是KPI?還是OKR?或者BSC?而是績效管理的程序我們是不是都能夠有效的運用。
很多企業績效管理做不好,其實本質問題并不是來源于績效管理工具的問題,而是來源于對績效管理的認識和操作有問題。
該切成段的菜,我們是不是都切成段了,還是我們切成了大片或者切成了絲?
該炒10分鐘的菜,我們是不是炒了10分鐘,還是我們只炒了5分鐘沒炒熟,或者炒了20分鐘炒糊了?
該放半勺鹽,我們是不是放了半勺?還是我們忘了放了沒味道?或者放了三勺太咸了?
其實OKR與KPI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在這三點上:
1.指標設置的數量不一樣。每個團隊或個人的OKR最多設置5個目標,每個目標一般包含4個關鍵結果,而KPI一般是每個部門或崗位設置5-8個。
2.OKR60%的目標最初來源于底層員工,因為底層員工與客戶的接觸更緊密,對工作的要求更實際,而KPI雖然也有自下而上的指標,但更多是自上而下的目標分解的過程。
3.OKR剝離了員工直接利益因素,它的結果不直接用于員工的薪酬或者是晉升。這是和傳統的KPI最大的不同之處。
至于一些人為了博眼球說的:
KPI就只關心考核結果或者只是用來發獎金的,OKR才能真正實現公司的目標。
OKR的目標是公開的,KPI的目標不能公開
基層崗位KPI指標設置完了和公司最終目標沒毛線關系,OKR才能實現這種關聯性
……等等之類的都是對KPI的曲解。
要想有效的實施的績效管理,需要我們認清楚概念,擦亮雙眼。別把工具當程序,也別把程序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