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房地產不景氣、制造業不景氣、金融業冷暖不均,而醫療、教育、娛樂行業卻蓬勃發展;學術一些的說法是因為這三大行業都是反周期行業,尤其是教育行業和娛樂行業;而短裙指數和摩天大樓指數(勞倫斯魔咒)的由來,其實說的是美國社會:經濟景氣情況與女性的短裙長度成反比,經濟越不景氣、女性的短裙越長,而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女性的短裙就越短;摩天大樓指數類似,通常摩天大樓蓋好投入使用的時候都是經濟衰退的時候。而中國用什么指數,我就不太清楚了,恩格爾系數解釋不了、基尼系數也解釋不了,不過,有一些與職場和生意場有關的指標,可以解釋當前的經濟形勢。
所以,我就掛一漏萬的來談談我所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再談談現象背后的原因,以及對就業和對HR工作所可能帶來的影響。
1、從招聘需求看行業冷暖。
任何趨勢其實都有征兆,所謂一葉知秋、春江水暖鴨先知,其實都是征兆。而產業的變遷、行業的興替,不是決策者和行業內人士的話,其實不需要看統計數據,通過觀察職場就可一窺全貌,例如:大約自2017年開始,傳統行業的招聘需求明顯萎縮,尤其是初級和中級職位;而互聯網、高科技、金融行業、教育行業的招聘需求持續旺盛,盡管不排除行業扎堆、資本推動的原因,但這種現象的的確確說明和印證了某些趨勢——在產業轉型升級與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大背景下,資本的下一個風口已經開始轉移。
2、從公司數量看宏觀經濟。
看公司的經營情況不需要看財務報表或者統計數據,只從兩個方面就大體知道創業開公司(也包括創立了幾年時間甚至更長時間的老公司)在最近兩年有多難熬。這兩個方面分別是:
代理記賬公司的客戶數量
代理記賬公司服務的客戶絕大多數都是人數在20人以下的小微企業,超過這一人數的企業,通常都會有專職會計來記賬。我朋友圈里認識幾個代理記賬公司的朋友告訴我,大約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客戶數量就明顯減少;據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到2018年一季度的這兩年多的時間,代理記賬公司的客戶數量平均減少了約30%,這說明有相當部分小微企業可能開始注銷公司,這很能說明問題。
朋友圈里出現公司轉讓的信息數量
差不多也是從2017年初開始,陸續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轉讓各種公司營業執照的信息,這些公司的經營范圍涵蓋餐飲、零售、金融、計算機、教育培訓等。轉讓執照其實相當于注銷,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注冊一個公司特別容易也很快,但是要注銷一個公司,至少需要3個月時間,而且費用大約1萬元,同時,還需要接受國稅的查賬。所以,轉讓公司是最簡單的退出方式,而公司轉讓的信息增多,也說明了當前的創業環境與經營環境。
3、從金融機構的業務量解讀實體經濟的冷暖。
之前在朋友的金融公司任職時,結識了許多從事典當、貸款、基金、理財的朋友和同行,也了解他們的業務如何發生、如何做風控,以及運營的一些細節和業務量的變化。
大約從2016年底開始,資金的價格都在一路攀升;與2018年3月底的數據對比(非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平均一年期的抵押貸款利息大約上升了2.5%-4%。當然有加強金融監管和收縮流動性的大背景因素,但還有一個特別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實體經濟不景氣,許多行業和企業的經營狀況也不理想,所以,融資和貸款需求顯著擴大,自然,越來越多的企業或個體經營者開始不得不選擇資產抵押進行融資,這也印證了財經媒體多次披露的居民負債率上升的這一事實:負債率攀升意味著有大量的家庭處在高風險之中,一旦出現意外,例如疾病、失業,將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換個角度看,金融機構的業務量增多也算是一個非典型的指數:宏觀經濟越不景氣,金融機構就越景氣;而宏觀經濟越景氣,金融機構就越不景氣。雖然發展直接金融的口號提了很多年,但由于制度原因與社會原因,直接金融的占比仍然遠遠低于間接金融。
說完了趨勢和形勢,再來說說尷尬的事兒,例如職場。
有許多職場偏見和鄙視,典型的如年齡偏見;這對于70后和80初的你我而言,都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就算你有一顆勇敢的心,你積極向上、你敢于創新、你與時俱進,但HR們不會相信你,HR們和老板們往往都會直接忽視35歲和35歲+的你。
姑且不論這種情況是否合理,但互聯網行業基本上沒有70后和80初的事,傳統行業的招聘需求又在萎縮,或者就是面臨裁員減薪——雖然未來可以看雄安,但至少2年內雄安還起不來,河北又暫時接不住,天津也在未見起色;身在北京的你我,是否已經感到了一絲寒意?
再看看現在智聯、獵聘和脈脈上的招聘,大多數薪酬還算不錯的offer,除了金融與地產行業之外,其他行業的offer幾乎無一例外的要求有BAT或其他互聯網公司的從業經驗。成熟一些、經過時間檢驗商業模式靠譜、可持續發展的互聯網公司就是那么些,但絕大多數職場人士都不在互聯網行業,自然也沒有互聯網公司的從業經驗,所以這些高薪offer只能看得見抓不住;雖然這些高薪offer很可能經不起推敲,但這是另一個話題,此處不表。
再說說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或互聯網+。據我了解,當前傳統行業的互聯網化或互聯網+做得好且成規模的其實沒幾家,除了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之外(本質上互金公司更接近傳統行業,而非純粹意義上的互聯網公司)。原因也不復雜,一個是傳統行業的管理者對互聯網的理解與應用還停留在營銷層面,二是因為來錢快所以互聯網公司普遍薪酬較高,傳統行業很難從互聯網行業獲取既懂互聯網技術和運營而且還懂傳統行業的人才。
相比前兩點,最可怕的是HR不給你機會。原因不解釋,因為怕挨罵。不過,請永遠記住一個殘酷的事實:這個世界,多的是錦上添花,但少的是雪中送炭之人;所以,救贖只能靠自己。
不必打雞血,也無需灌雞湯;只是在陳述一個我們確定很困難但卻不得不去完成的事情——70后們需要變革尤其是自我革命。因為變革已經不是一個選答題,而是一個必修課,要通過考試的話,我們必須去革自己的命,忍受變革過程中身心靈的煎熬和陣痛。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對自我的過往的一次顛覆和重構,意味著打破一個陳舊的自己,再重塑一個全新的自己。
這是最好的年代嗎?我不得而知;這是最壞的年代嗎?看起來有點像…
“請上臺賜我一顆勇敢的心,讓我有勇氣去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情;請上天賜我一顆平常心,讓我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情;請上天賜我一顆智慧的心,讓我去分辨這兩者!”這段CCTV主持人張越曾經說過的一段話(源自英文),我至今仍然記憶深刻;是啊,已過不惑之年的70后們,除了勇敢的心和平常心,更需要一顆智慧的心,去穿透重重迷霧去看清未來的方向,例如,未來從事什么職業、在哪里以何種方式就業或創業?
向戰斗在寒風中的70后們致敬,請堅持下去,不氣餒、不放棄,70后和80初的春天應該很快就會到來,但是前提是我們要有一顆年輕的心、有創新思維、有學習能力,能夠被需要!這才是自我救贖的唯一途徑。當前的供給側改革、轉型升級以及中興通信的事件,以及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2012年百團大戰和2015年開始破裂的O2O泡沫,再一次用冰冷的現實給畸形、過熱的互聯網行業上了一課,所以,傳統行業一定會迎來重大利好;70后與80初的老炮兒們,肯定會有發揮價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