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初中畢業季,便是學生家長忙碌的時候。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來自四川省成都市的學生家長黎慧,為孩子操碎了心:兒子中考成績一般,天性調皮,為孩子找個什么樣的學校?
經過兩周的考慮,她決定把孩子送到技工院校學習。“一是孩子調皮,進技校后能讓老師嚴格管教。二是希望孩子學到一技之長,將來好找工作。”
與黎慧一樣,很多學生家長的觀念逐漸變得務實起來,讓孩子就讀技工院校。近年來,為了保障學生就業,技工院校以抓技能為根本,以市場為導向,通過一體化教學與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并在技能脫貧上作出貢獻。
專業緊貼市場需求
“與其上一般的大學,不如學好技術找個好工作。”四川交通技師學院院長王永蓮說,“在招生季,家長的現場、電話咨詢大多直奔主題,詢問學校的專業行業發展前景如何,起薪是多少。像學校校名、教師水平、辦學實力、硬軟件設施配備,反倒成了其次考慮的因素。”
家長觀念的轉變,給技工院校帶來了挑戰。“首要的就是學校的就業率要有保障,這是技工院校賴以生存、始終保持競爭力與吸引力的重要因素。”王永蓮說。四川交通技師學院的就業率保持在98%,一些熱門專業,如汽車維修、道橋工程、工程機械、物流、軌道交通的學生畢業后起薪在2000元左右,工作穩定。“這些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就被企業‘預訂’,不愁找不到工作。畢業生好找工作,所在專業自然吸引很多人報考。”
為了保持高就業率,一些技工院校還專門進行市場調研,根據市場需要、企業需求,開設新專業。前幾年,湖北省武漢市的人才市場上缺少受過培訓、技能熟練的幼師,武漢技師學院便開設了幼教專業,報名情況火爆。
“幼教專業出來的學生,工資有3000-4000元,加上課后給孩子們上樂器、舞蹈、親子互動課,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本來很多女生就喜歡和孩子玩耍,現在市場有需要,收入高,報名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武漢技師學院黨委書記熊秀芳說。
教學以技能為根本
企業需要的不僅是專業對口的學生,還要求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都很強。
“公司看重的是效益,上手越快的員工當然越好。摸過機器的學生就是不一樣,不僅動手能力強,操作習慣還好,來到廠里不到一個月,就能熟練操作機器。”蘇州安固公司總經理謝建明說。
技校生畢業后動手能力強、上手快,已成為企業的共識。這歸功于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對職業教育而言,每一節課都應該是一堂生產的任務課。學生通過剖析工作崗位、內容、生產方法,在具體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北京師范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趙志群說,“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合二為一,能夠增加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其動手能力。”
一體化教學是技工院校教學改革的著力方向。此外,在人才培養機制的探索中,技工院校還緊貼市場需求,與企業合作開設“訂單班”,既能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又能保障學生就業有著落,實現了從校園到企業的“無縫對接”。
技工教育專家張中洲認為,為保證就業,技工院校應以一體化教學為基礎,打造緊貼產業發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的品牌專業。“品牌專業在專業定位、師資定位、教學質量、校企合作上,都應最大程度優化。技校還應遵循市場規律,建立戰略新興專業開發機制,設置一批社會認可度高、就業質量高的專業。”
貧困學生免學費
對于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來說,接受技工教育能減免學費。根據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出臺的《關于開展技能脫貧千校行動的通知》,2016-2020年,每個有就讀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應、往屆“兩后生”都能免費接受技工教育,學校有義務對接受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的貧困家庭學生推薦就業。
“千校行動是對技工院校發出的動員令。”青島市技師學院副院長吳大立說,“與普通教育相比,技工教育在技能脫貧上有獨特的優勢。技工院校是培養技術工人的主陣地,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調整專業設置,促進勞動力穩定就業,實現教育培訓一人、就業創業一人、脫貧致富一戶的目標。”
千校行動啟動后,越來越多的技工院校擴大招生范圍,深入貧困家庭調查摸底,動員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技工教育。
“學校對學生落實費用減免政策和幫扶措施,如果學生來自貧困地區,不僅減免一切費用,還補貼一定的生活費。”王永蓮說,“貧困學生報考技工學校免除學費,與普通教育相比能較早畢業參加工作,減輕家庭負擔,這增強了他們報考技工院校的動力。”(趙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