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的2016年,食品行業出臺了不少影響深遠的政策法規來促進和保障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在政策的推動下整個食品安全監測儀器市場迎來了萬億的前景規模。但與此同時,行業發展的良莠不齊也成為了行業發展的攔路虎。2017年食品安全檢測政策法規及行業前景分析如下:
2017年食品安全檢測領域出臺法規政策
1、“一號文件”釋放信號 食品檢測儀走向利好
隨著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再次把農業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而其中關于農業食品安全的問題也開始成為了熱議焦點,這使得食品檢測儀開始走向利好,尋求未來發展方向。
一號文件強調我國農業發展必須要與現代化科技相結合,落實新理念,從根本上提升農業發展。這對于食品檢測儀上來講,在未來發展,食品檢測儀通過與現代化科技的結合,研發出便攜、功能強大的檢測儀,也許在未來可以像可穿戴設備一樣,可以讓你隨時隨地檢測食品是否安全,減少故障發生頻率,讓你買的放心、吃的更放心。
同時,檢測儀器在檢測過程中,也要保證綠色、環保,保證不會對食物本身造成損害。目前,我國的食品檢測儀在某些技術方面已經十分的成熟,而對于標準化方面則需要大量的時間研發。此外,食品檢測儀器小型化也成為了研究重點,同時也要保證小型儀器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做到真正的突破發展。
2、加快推進食品快速檢測方法制定
食品快檢是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輔助技術手段,在日常檢查、重大活動保障、案件查辦等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加快推進食品快速檢測方法制定工作,2016年10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向社會公開征集食品快速檢測方法。
此次食品快速檢測方法征集的內容涉及了:食品中有機磷類及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動物源性食品中β-受體激動劑類成分的快速檢測、水產品中孔雀石綠的快速檢測、水產品中硝基呋喃類代謝物的快速檢測、食品中罌粟殼成分的快速檢測、食品中蘇丹紅的快速檢測、食品中羅丹明B的快速檢測、食品中黃曲霉毒素的快速檢測、食品中嘔吐毒素的快速檢測和食品中亞硝酸鹽的快速檢測。
3、食品標準的清理整合
多年來,食品相關部門都在制定發布標準,造成標準交叉、重疊;標準擴大強制范圍,無須強制執行的被強制執行;標準間相互矛盾等問題,讓企業難以適從,監管難以執行。針對上述問題,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國務院部署,自2013年起,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相關部門,利用3年時間牽頭完成了清理整合現行食品標準的任務。食品標準以往有近5000項,除將千余項農獸藥殘留相關標準移交給農業部門清理外,其余3000余項標準最終清理整合至415項。
截至目前,我國已發布683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加上待發布的整合標準,將初步構建起符合我國國情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這些標準分為通用標準、產品標準、檢驗方法、生產經營規范四大類,涵蓋1.2萬余項指標,標準體系的框架、原則、科學依據與國際食品法典一致。據有關部門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健全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嚴格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建立完善從標準規劃、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到審查、批準發布等各環節的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標準查詢和跟蹤評價網絡平臺,提高標準制定的透明度;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全面開展風險監測工作,開展鋁、塑化劑等風險評估,做好食品消費量調查、總膳食研究等基礎性工作,為標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4、“十三五”規劃對分析儀器行業的影響
2016年11月,發改委、國家糧食局印發了《糧食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規劃提出,按照“機構成網絡、監測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的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總體要求,健全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監測體制機制,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全面提升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監測能力。
據發展規劃綱要介紹,“十三五”規劃期間要重點建立和完善500個國家糧食質量檢驗監測機構,提高常規質量、儲存品質、衛生安全、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微生物等方面的綜合檢驗監測能力,糧食質量安全指標的綜合檢驗能力達到70%以上。推進國有骨干糧食收儲企業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升級改造,配備必要的檢驗儀器等設備。整合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資源,布設2500個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網點,健全糧食質量安全動態管理、突發事件信息直報和輿情監管網絡體系,拓展防控交流渠道和形式。推進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的實施將極大地促進未來一段時間內分析儀器和快檢儀器在糧食質量安全和溯源方面的應用。
5、持續加大投資建設食品安全源頭基層單位
近年來,國家政府持續加大投資建設食品安全源頭基層單位。2016年,國家發改委明確了第二批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單位名單。據悉,此次試點項目建設期為中央投資下達起一年內。此次國家共確定了182個項目為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第二批試點,其中包括95個項目為區域性檢驗中心(整合2個以上縣相關檢驗資源,為多個縣提供檢驗服務),87個項目為一般性檢驗機構(整合縣域內相關部門檢驗資源,為多個部門提供相關檢驗檢測服務)。
根據發改投資〔2016〕443號文件規定,區域性檢驗中心建設1500平方米的實驗室,購置800萬元的儀器設備,總投資1400萬元,中央定額補助1100萬元;一般性檢驗機構建設850平方米的實驗室,購置460萬元的儀器設備,總投資800萬元,中央定額補助600萬元。
前景分析
2016年市場規模過千億元 2020年將達萬億
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多個部門和機構發布的消息,我國未來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將覆蓋全部縣級行政區域,監測網點擴大到2870個,預計將拉動食品監測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元,年均復合增速超過50%。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食品安全監測領域分析儀器的潛在市場在7450億元以上,檢測耗材年市場容量超過500億元。得益于市場的龐大需求,中國食品快速檢測設備行業發展迅猛,成為食品安全領域的一大亮點。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介入到食品安全檢測領域。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領域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吸引了大量的資本進入這個行業。有研究數據表明,2013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儀器需求規模達到300多億元,近幾年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
另外,從數字看,農業系統、質檢、食藥、衛計系統在全國設有24847家檢測機構。2013年,僅農業系統全年共出動執法人員310萬人次,年新增檢測機構和實驗室621個,而全國的檢測機構對食品和農產品出具的檢測報告達8500萬份,這樣測算下來,2016-2021年食品安全監測儀器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分析認為,檢測儀器的年市場規模應該過千億元。在這樣的規模下,食品安全尚不完善,所以到2020年,實驗室和快檢儀器設備及耗材,加上第三方檢測的總量,應在萬億以上。
行業發展困境分析
與食品安全監測儀器萬億規模的前景相應的是,隨著我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需求的迅猛增長,食品快速檢測設備行業良莠不齊的增長態勢愈發明顯。業內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正規快檢產品的準確率為70%左右。另外,多數食品快速檢測設備的檢測能力、范圍有限,同時各類產品在檢測的精準度、效果上差距也比較大,往往與產品宣傳的存在一定差距。除了實際檢測效果難以確定,食品檢測儀器即使僅僅集成酸堿度、溫度、油品極性和鹽度四個傳感器,使用成本也不低。
目前我國食品和農產品主要的安全問題主要是:重金屬殘留問題、農藥殘留問題、獸藥殘留問題、食源性致病菌問題、真菌毒素問題、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問題。這些問題目前可以通過色譜、質譜、光譜等實驗室儀器做檢測,也可以通過快速檢測設備做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