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其實對于馬云、俞敏洪、扎克伯格等這些人的勵志故事太多了,試問一句誰又會把自己和他們相比?一句話:牛X是你的事,和我們并沒有關系。大家通常是看過后有著三分鐘的熱血沸騰,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其實那些熱血沸騰的雞湯,讓我們免疫的原因無非是:
讀過大學的我們,雖然心中都懷揣著對夢想的追求和職業的期望,但跟多的人并沒有說要成為某個公司的創始人、CEO、拉到多少投資等,大家更多想的是如何拿到更高的薪資,更好的職位,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所以,我們通常看到什么年薪百萬、年薪千萬、年薪過億的人的成功之道,更多的不是爭相效仿,而是不以為然。因為,我們知道這些富翁并不是必然,而是偶然,不僅需要努力,還需要更多的機遇、人脈等因素。對于我們而言,升職加薪,受領導賞識就已經極好了。
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為了一份工作將家產全部傾盡?有幾個人能夠為了一個未知的可能性,去冒險辭職創業?有多少人能夠做到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
不是我們做不到,跟多的時候是我們不愿意付出這么多的痛苦。如果說年輕的時候拼命掙錢,年紀大了用錢來續命,對于普通人來講這并不是一件好買賣。
正如前面所講,很多文章都在講喬布斯生前每天睡幾個小時,王石每年要讀幾本書,李開復每年寫的新年計劃等等。這些成功人士的確有令人學習的地方,但是不可否認,有些東西實用性并不高。
世界500強CEO職業習慣、馬云、俞敏洪的勵志演講,我們承認他們很成功,但是他們的成功太耀眼,也離我們太遙遠了,這并不是我們的夢想,我們需要的更多是從身邊普通人的事例來激勵自己。比如:某同事1年升職兩次,是如何做到的?身邊的朋友如何拿到年薪幾十萬的offer?
那么如果說雞湯對于我們沒多大作用,我們又該如何在這個浮夸的職場守住寂寞,一路堅定地努力下去呢?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人往往是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容易迷失方向。小孩子十分清楚自己的目的,要一顆糖果,求媽媽帶去游樂園,目的性強也就更容易實現。很多人念了很多年書,畢業后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想做什么,迷茫地做不出選擇。有個朋友,跳槽去了一家初創公司,偶爾聊起說明了自己的離職原因:我愛原來的領導,但我更想賺錢,沒有機會和升職加薪的空間我就知道自己要離開了。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敢踏出第一步,怎么會有“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這種感動自己的時刻?
努力實現小目標,逐步接近大理想
有人說人生不是一場賽跑,而更像是一場馬拉松。我們在不同的階段有著自己當下的目標和希望達到的高度,畢業兩年內要月薪過萬,畢業五年內要做到公司的管理級別,畢業十年內要賺到自己的第一輛車,貸款買房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眼下關注的事情,我們把他們一個個分解,然后努力去實現自己階段性的目標,這才是每個普通人的職業生涯的真實狀態。
聰明地努力,努力地堅持
聰明地努力講的是我們既要在一個領域默默耕耘,耐得住那份寂寞,又要懂得一些小聰明地方法為自己提高效率,總結方法。比如看一本看書,有人會抱著一本厚厚的小說從頭讀到尾,一字不落地讀完。這叫做傻讀書。有些人則會首先,看看這本書的評論和簡介,把這些薄冊子讀完后,感興趣再讀厚書,有了前期的積淀,讀起來自然更加順暢并且思路貫穿,還邊讀邊思考做讀書筆記。
這樣的努力方式比傻讀書要高效要努力,現在已經不是把工作重復一萬遍就能成為行業專家的時代了,你需要聰明地努力,努力的堅持,才更有機會獲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