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一定經濟基礎,一旦不能立即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那么裸辭就只能是一種奢侈,隨之而來的是經濟拮據,長時間找不到如意工作帶來的煩燥、惱怒。這樣的“裸辭”似乎只是呈了一時的意氣而對自己絲毫沒有好處,所以凡事要三思。
如今,“裸辭”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重視內心感受的職場人的選擇,都懶得騎驢找馬,先辭了再說,但“裸辭”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面對經濟壓力、重返職場的壓力等,“裸辭”比拼的不是膽量,而是“裸辭”后的心態。
裸辭,不要成為裸奔
面對越來越普遍的“裸辭”現象,專家則建議“裸辭”需要理性對待和思考。
作為職業規劃師,閆嶺也曾是“裸辭”一族。4年前,她辭去某著名外企市場部經理工作,從大連來到上海。在辭職“空白期”內,她參加了職業規劃師的培訓。半年后,她確定這是她的興趣和能力所在,于是重新出發,目前已在這一領域頗有建樹。
已過而立之年的閆嶺以自己的經歷告誡年輕人,“裸辭”不是不可以,但最好能在“裸辭”前,有一個明確的職業方向和職業規劃,將這段“職業空白期”轉變為真正的“裸辭蜜月期”,從而使自己得到更好的發展。
如今,“裸辭”現象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的職場人開始重視自己內心深處的快樂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職位等因素。“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進步。”閆嶺說。
雖然部分“裸辭”行為是深思熟慮后的決定,但也有些是內外矛盾刺激下的沖動。從個體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來說,“裸辭”的利弊各半:利好的一面是,可以脫離當前的壓力狀態,擺脫束縛,給心情放假,對身心健康有幫助。
不利的一面是,當度過一個月或幾個月的“蜜月期”后,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會驟增,如 經濟壓力、家庭壓力以及對未來的迷惘與痛苦等。另外,一個習慣了群體和團隊生活的人突然間變成了“獨行俠”,缺少社會活動,容易產生孤獨感。
對大部分職場人而言,“裸辭”畢竟只是暫時逃避壓力的方法,最終還是要回歸職場。因此,當情緒激動時,盡量不要急著作出重大決定,最好先作一些深入的思考。
比如,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和職業規劃。有了規劃之后,可以好好地利用這段職業空白期,在調節身心的同時,深度思考自己長遠的職業發展,做好再出發的準備,以免在將來的工作中再次遭遇身心俱疲的困惑。
對于已選擇“裸辭”的人,要注意重返職場的時間。通常而言,離職后3個月以內是重新就業的黃金時期,3個月后尚未找到工作,會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超過6個月,基本上已達到心理承受的極限,很多問題會一一迸發,對職業發展十分不利。因此,“裸辭”需要理性對待,否則就可能成為一場職業“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