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讓他做一天富翁,然后再把他變成一文不名的窮光蛋。
定薪酬也是這樣,比方說,對于想要的候選人,在他原來月薪1萬元的基礎(chǔ)上開出2倍的薪水,讓他無法拒絕。等到把他挖過來以后,發(fā)覺此人能力根本配不上這個價錢,于是趕緊把他炒掉。
然后此人再重新找工作,月薪2萬以下的直接不看,很長時間處于失業(yè)狀態(tài),他感到繼續(xù)硬撐下去不是個辦法,最后勉強接受了一個月薪1.2萬(即便比以前薪水漲了20%)的工作,卻干的一點都不開心,時刻都想著再跳。
胃口一旦撐大了,就很難再縮回去。
當然也不全是這種情況,還得看具體是什么樣的人。
我手下曾有一哥們,IT技術(shù)玩的溜,更重要的是他不悶,很會溝通來事,與慣常中的IT悶騷男形象不一樣,憑借這點優(yōu)勢,他轉(zhuǎn)身跳槽到一家大機構(gòu),薪酬翻了兩倍還多,后來一直升到COO,現(xiàn)在年薪快過百萬了。
他是不是一個異類呢?我不知道,但在他身上確實有一些特質(zhì)。
那么,問題來了,原來月薪1萬,現(xiàn)在要2萬,先看合不合理?
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大家普遍的心態(tài)是只能接受漲薪,不能接受降薪,也不能接受漲的少。可能大家忽略了一個事實:我們的薪資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經(jīng)濟發(fā)展,每一份GDP里面都有我們的貢獻。那這究竟是不是個好事呢?目前還不好說,看看日本白領(lǐng)數(shù)十年都沒有漲薪,不知他們是怎么熬過來的。所以從這一點來看,還是得感謝我們生對了時代。
那么,實際問題就擺在你的面前,候選人月薪1萬,卻開價2萬,如果讓你去定薪酬,你會怎么定?
方法可能有很多,靠經(jīng)驗和感覺來定,也不能說錯,但是并沒有系統(tǒng)化、科學化。如何科學定薪,我有三個好工具,只要掌握這三項工具,99%的定薪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第一項工具:錨定
通常來說,每個公司都有一套薪酬系統(tǒng),也就是什么職位、什么人才達到什么條件,例如學歷、經(jīng)驗、技能等,都會有相對應的薪酬范圍--不固定死一個數(shù),而是有上限和下限。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否則可能會因為兩三百塊錢的事卻錯過了一個人才,豈不可惜?
那么這樣做也會碰到一個新問題,就是在招聘同等崗位,候選人同等條件下,但要求的薪資不同(卻又在薪酬范圍內(nèi)),而你都很想錄用,該怎么辦?
我猜你的通常策略就是先談,分別問兩個人過去的薪資是多少,然后取一個中間值,讓兩個人盡量一樣,如果一個同意,一個不同意,你可能會作出讓步,即在崗位薪酬范圍內(nèi),一個就高不就低,一個就低不就高。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那個就低不就高的,是不是吃虧了呢?是一種什么樣的認知在支配我們作出這樣的決定呢?
想理解這個問題,就得弄清楚什么是錨定。
指對某一主題不相關(guān)的信息對該人的信念及判斷產(chǎn)生影響,即心理污染的一個范疇。例如:人們在對某一事物進行估算(估計)時,常會由于外界原因錨定一個參考起點,并在此基礎(chǔ)上隨意的開始移動,直到找到他們想要的答案為止。這也是所謂的“錨定與調(diào)整”現(xiàn)象。
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有一個理論: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反應價值。但是對于現(xiàn)代社會和虛擬經(jīng)濟而言,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現(xiàn)象難以用這個理論解釋。如果是價值決定價格,就不太好解釋房價為什么一直這么高居不下。如果你說房價只是暫時偏離了房子價值,最終會波動回來,恐怕一大部分人都不會相信。
還有,我們聽到某人拿著高薪,潛意識會告訴我們:這個人是不很真牛呢!?哪怕真實情況是反直覺的,此人拿高薪不是真牛,而是有關(guān)系背景,但在我們大腦里的第一反應仍然默認為此人很牛,自然帶上了一層光環(huán),這就是光環(huán)效應。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很多時候常常誤判的原因。想想看,是不是這個理?
那么在這里,就不得不提價格錨定作用這一現(xiàn)象。在招人的時候,這種現(xiàn)象其實十分普遍,卻很少為人所覺察。
假定同一崗位社招兩個人:張三和李四,二人學歷背景和經(jīng)驗技能相當,他們的定薪理應相同,但是有一點不同的地方會影響到你:張三在上一家單位的月薪是5000元,李四的月薪是6000元,二人都提出來月薪不能低于目前薪水。這時,按照薪酬標準,這個崗位的薪水范圍也恰好在5000-6000元之間。關(guān)鍵是這兩個人都想錄用,怎么辦?最后的結(jié)果很可能是兩個人同時錄用,但起薪卻大不一樣。顯然,這個事情無法簡單的用價值決定價格的理論解釋。
一般來說,人不喜歡復雜的東西,因為這樣花費腦力,比方說,對兩個人甚至更多的人按照學歷劃分來定薪,是不是很簡單?其實也不簡單,嚴格來說,還要區(qū)分名牌、重點、雙一流、一本、二本,是否優(yōu)勢學科、專業(yè)是否對口,是否統(tǒng)招、自考、成人函授,第一本科學歷……等等,這些因素都要考慮在內(nèi),這是要讓一個人抓狂的節(jié)奏,更別提什么背景、經(jīng)驗、技能這些更復雜的因素了,怎么去比較?很難量化。怎么辦呢?
那就直接用價格。
價格是最直觀的反應,不管它合不合理(只是假定合理),能夠計量,這一點最重要。有了價格錨定,剩下的再去評估。
所以,我們定薪,總是問他過去拿多少錢,實際上是錨定他,這是一種方法,不能說這樣不對,但這樣做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不說候選人提供的薪資是否真實(雖然可以自證但已經(jīng)滯后),就是假定過去的薪酬是合理的,那也不能不能排除這種情況:有人過去薪資明顯低或者偏高。
所以,對上一家單位的薪資進行錨定還是不夠的,也要結(jié)合市場,根據(jù)市場來錨定,這樣的好處是能夠吸引到較為優(yōu)秀的人才。
但是,純粹從市場角度考慮不從組織內(nèi)部考慮,也會帶來一定的問題,一是薪酬成本負擔過重,二是內(nèi)部公平性問題,尤其對于有貢獻的老員工來說,這會帶來明顯的不公平感,進而可能會引起內(nèi)部動蕩和人員流失。
如果從內(nèi)部薪酬水平來錨定,同樣也會帶來一定的困境,為了照顧內(nèi)部人的情緒和公平性,可能會對優(yōu)秀的人才失之交臂,很難招到我們所想要的人。
所以,在整個薪酬水平上,要與時俱進,每一年度都要進行相應調(diào)整,甚至要根據(jù)市場變化隨時進行局部調(diào)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