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新在腔子李,應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體驗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戀。
4,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徇外為人。
5,讀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6,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有求深意是徇人。
10,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11,作字。飯后寫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積愈難清。
12,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這十二條規定,大多和翰林院的大考有關。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第一次翰林院大考,曾國藩從一百多人中考了第六名,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第二次翰林院大考,曾國藩名列第四名。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注重科舉考試的清朝,學而優則仕,讀書幾乎是沒有背景的農家子弟升仕途的唯一途徑了,而考試成績則決定了仕途的發展。曾國藩在短短幾年從翰林院脫穎而出,和他自身的管理能力分不開的。
二、廣交朋友,樹立影響力
除了考試成績好外,曾國藩升遷迅速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廣交友,在北京士林中名聲很好。在當時閉塞的湖南鄉下,曾國藩最大的遺憾是交不到高質量的朋友,到了北京后,曾國藩迅速結交了大批好朋友,如唐鑒,倭仁,吳竹如,吳子序,何子貞等。
此外曾國藩效法他祖父,急公好義,樂善好施,特別愛幫助人。比如好朋友劉傳瑩病死,曾國藩收集其遺文,為他刻印出版了遺著;同鄉巨人鄒興愚會使不利,在京貧病而死,曾國藩為他料理后事,撰寫了墓志銘,并出錢為他制作石碑;同鄉鄧鐵松在京患病吐血,危在旦夕,曾國藩籌錢將他送回湖南等。
由于曾國藩廣泛結交,可與付出,名望日高,受到同鄉的推重,成為在京湖南官員的領袖,這對他的仕途發展大有好處。
三、贏得權臣的舉薦
官場上沒有上面的人進行提攜和舉薦,要想快速升遷是很難的,曾國藩也不例外。曾國藩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伯樂應該是穆彰阿,此人在道光年間是最得寵的大臣,任軍機大臣二十年之久,他是曾國藩考進士時的主考官,按照慣例,曾國藩要稱他為老師,正是因為他的不斷舉薦,曾國藩才逐步進入道光帝的視野,道光帝才會不斷了解他,重用他。此外,肅順也是曾國藩的一個貴人,正是在肅順的建議下,曾國藩才當上了兩江總督。
曾國藩非常清楚官場的游戲規則,清朝官場講究“跟人”,跟對人了,升遷確實快,但是如果跟的人倒霉了,也要跟著倒霉。曾國藩的做事風格是從不取巧,踏踏實實,不走捷徑。雖然他很感激穆彰阿和肅順的引薦和支持,但是不敢和他們走得太近,不和他們建立私人交往。果然后面穆彰阿和肅順都出事了,但是曾國藩沒有受到牽連,反而因為他的中立,受到當權者的重用。
四、深得道光帝的欣賞
曾國藩升官迅速的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深得道光皇帝的欣賞。道光皇帝的特點是:一是比較平庸,能力比較差,沒啥魄力。二、喜歡用聽話順從的人。曾國藩對道光帝的胃口,原因有三,一是曾國藩這個人的性格和道光帝相投。曾國藩從湖南鄉下來,沒見過大世面,戇頭戇腦,說話直,做事踏實,深得道光帝的信賴。二是曾國藩工作認真,做官盡職盡責,忠心耿耿。三是道光皇帝是一個非常崇尚理學的人。曾國藩師從理學大師唐鑒和倭仁,從研究朱熹開始,到張載和周敦頤等,理學基礎厚實,深得道光帝的欣賞,不升遷也難了。
從曾國藩的升遷原因分析,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是前提,貴人和朋友的提攜是促進因素,老板的欣賞和信任是關鍵。對于職場人來說,我們在做好自己的工作的前提下,和上級和同事的關系處理好,尤其把老板跟前的紅人服務好,獲得他們的支持和推薦,再在老板面前做一兩件漂亮的事,贏得老板的信任,想不升職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