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晉升的獨木橋好像總是和你站在對立面,怎么擠也擠不上去。
也許勤勤懇懇工作了很多年,卻被一個新來乍到的毛頭小伙或者黃毛丫頭給奪了先,只能嘀咕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TNND老天不公啊! ”,然后埋頭繼續勤勤懇懇地做著手頭的工作… …
其實我們多數人所謂的勤勞,的確無法帶來晉升!
因為的確數年如一日地勤勞了,但未必提高了你的表現和專業水平!
這種勤勞,老胡稱之為“天真的勤勞”,為什么天真?因為老胡發現,絕大多數職場人都潛意識里天真地認為,每天這樣反復地做某件工作,就能夠積累和晉升。記住,這只是反復!
而且絕大多數人反復地完成其職位上的工作時,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可接受”的水平,并且每天都能夠按部就班地完成,甚至越來越輕松,還誤解為自己的經驗越來越豐富,需要晉升來迎接更有挑戰的工作。
但實際上,這種勤勞,即使再多干幾年,也不會有什么進步!有些講了十年課的老師、有些看了十年病的醫生、有些做了十年財務的會計… … ,卻在工作的成果和創新上,甚至比只干了三五年的人要差一些。
因為,“天真的勤勞”叫做按部就班,甚至長此以往,剛踏入職場時的一些能力反而隨著時間增長而退化。反而,有些人卻能做到不斷地進化,不斷地蛻變,從而將晉升的機會攬了過去。
如何改變“天真的勤勞”,跳出目前自己的框框呢?
這需要進行四個方面的改變,讓自己的勤勞不再成為晉升之路的無用功。
第一個方面的改變,給自己設定明確且動態漸進的目標;
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切記模糊不清或者一成不變,糊弄誰也不要糊弄自己。
當一個人想要把事情做好時,是有能力把目標設立得足夠清楚,且有階段性的。
我們應該杜絕一些對于目標設定來說是負面的詞語,例如:掌握……、了解……、加強……,這會讓我們難以去行動起來,不明確的目標會帶給自己退后或者躲避的借口。
例如一個剛入職場的銷售人員,往往對自己的公司和業務都無法清楚地在客戶面前講述出來,且讓客戶愿意聆聽。
失敗的銷售,度日如年地在“天真的勤勞”,不斷地去拜訪客戶,一次次地碰壁,一次次地遭受打擊,試圖在這個過程中鍛煉自信,且相信終有一天會有客戶愿意傾聽他的推介。
成功的銷售,卻在不斷地給自己設置清晰且漸進的目標:1、一周內背熟公司介紹和主要業務;2、用自己的理解將公司介紹和業務介紹濃縮為300個字;3、將300個字的介紹壓縮到200個字,且在2分鐘之內清楚地講解出來;4、對著鏡子自己練習,將面對客戶講解介紹的表情鍛煉到完全自然,娓娓道來,而非給人背誦的感覺。
這兩種努力,未來誰晉升,應該一目了然。
第二個方面的改變,專注你的工作,且盡善盡美;
老胡認為,一個專注的人,是有魅力的,無論他是在玩耍,還是在工作!
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在德州的一所學校演講時,對學生說:“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們需要把一件事情盡量做到完美。”
的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難以估量的潛力,如果在工作中按部就班,或者抱著“差不多”的態度,就辜負了自己的潛力,只有在工作中盡量去做到盡善盡美,才會最大程度地發揮才智和能力。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什么叫好,什么叫到位!
但絕大多數人都是按照慣性和慣例在循環往復般地操作,看似在做,專注力卻失去了,因為做多了,做熟了,幾乎不動腦筋就能做完,這個過程實際就是在浪費時間。有些職場中人,前三年還能不斷追求做的更好,在熟悉了環境、穩定下來、工作范圍相對固定后,則開始這樣的行為,幾乎沒有思考,沒有想怎么樣能更好?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能不能更高效?能否更省成本?… … 永遠在60分萬歲的狀態下,相對那種挑戰80分、90分甚至100分的人來說,就在每天的“勤勞”中失去了提升的機會,減少了晉升的可能。
第三個方面的改變,善于回顧工作成果且反思;
我們現在遇到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不自知”,不知道自己做的對不對?不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不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提高?自己的不足在哪里?為什么有這些不足?怎么改進?… …
如果對做過的工作進行回顧和反思,無論你是自己進行回顧反思,還是借助于別的人,就能產生改善的意識,能清楚地看到自己過去存在的的問題,正如將自己對一件工作從著手開始準備到執行完畢的整個過程在腦海中拍成一部電影,跳出自己的軀體來客觀看待自己,就會不斷進行完善,得到提高。
事實上,多數人不明白回顧和反思的重要性,總在自我的狀態中,因此別人的意見和建議都聽不進去,更不明白自己與更優秀者的差距在哪。
所以老胡非常建議職場人士參與一些規則性非常強的體育運動,例如高爾夫,有個口訣叫做“死不抬頭”,如果你不信或者忍不住總想看看自己能夠打多遠,擊球那瞬間急于求成地去抬頭看,一定打不好這顆球。這個規則就是告訴你要忍住看的沖動,好好把動作做完,結果就有保障,如果你做不到位,成績不可能好。打高爾夫的人,由于規則很明確,在打出一顆球后,往往會回顧和反思剛才自己的動作,然后開始下一次擊球。
第四個方面的改變,離開舒適區,嘗試挑戰自己的極限;
有很多關于離開舒適區的名言警句,例如:“良藥苦口利于病”,“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等,但能聽進去,且不斷挑戰自己的人少之又少,這也是為什么無論哪個方面的晉升都似獨木橋,正如考學、職務升遷。
老胡相信一個真理:“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就永遠無法進步。”
也許你工作了很多年,勤勤懇懇,但你是否思考過,其實你是在選擇一個看似勤勞,卻在偷懶的路徑。
因為你潛意識里認為,當前采取的工作方式方法、你所擁有的技能知識,已經完全勝任工作。正是如此,你在感到得心應手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到職業發展的瓶頸無法突破。
如何來理解舒適區與挑戰極限的區別呢?
一個人練習書法,通過不斷臨摹字帖,如果能堅持十年,絕大多數能寫出一手好字。但為什么成為書法家的人卻寥寥無幾?因為他這十年里,多數的時間在于重復和強化自己過去學習的方法,甚至滿足于隨手即能寫出一副工整漂亮的書法作品,卻缺乏對自己極限的挑戰。對極限的挑戰在于思維方式的突破、固有方法的打破、細節和技巧的突破。
結 語
職場中原地踏步的人,在每日重復的勤勞中是原地踏步,增加的是熟練度。就像一個人在做ppt,設計好了幾個模版后,一直使用,沒有任何問題。
職場中快速晉升的人,他的勤勞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對熟練的掌握,另一個是不斷打磨和挑戰,從平凡的工作中能找到新的改進點。這樣的人如果做ppt,除了學會設計模版,還會不斷地追求對色彩、形狀的調試,不斷加深對受眾的了解,從而創造出更多的模版。
所以,多數人的勤勞并不能帶來晉升,老胡認為這不是殘酷的社會現實,更不是勾心斗角的結果,而是絕大多數人并沒有產生有效的勤勞。
請記住,“鐵杵磨成針”,那顆針應該沒有刻意做成的針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