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A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又引發了我對格局的思考。
朋友A舅舅家有個表妹,90年出生,職高畢業,從畢業起就在一家很小的私人票務公司上班,具體工作就是接聽電話,給客戶訂票,工資不高,前途沒有。所以一直想換個好點的工作,但是自己沒有什么上進心和職業規劃。好在公司一直較為穩定,沒有倒閉,就這么一直拖著。
大約7年前,A的妹妹剛工作不久,知道票務這份工作沒前途,就開始學會計,舅舅找到A的媽媽,希望A能幫忙找一份會計的工作。于是A托朋友給找了一個,給妹妹打電話,告訴她什么時間去找A的朋友報到。A以為這事就結了,結果A想的太簡單了,妹妹居然不答應,跟A說要回家商量--這事兒要回家商量?A有點懵逼,然后,A的舅舅親自給A打電話,說這工作不干,因為有時候上晚班要8點下班。(2班制),所以不去。
A有點不解,8點下班怎么了,在市內又沒有危險,離家也不是很遠,工資比原來高,而且A的妹妹以前也沒干過會計,會計證還在考,自己壓根就找不到工作,朋友沖A的面子幫這個忙的。這讓A情以何堪。類似事情多了,A就再也不給他妹妹找工作了。
但是A妹妹工作的事情呢,始終是A家和他舅舅家的一個心結。都知道她的工作不理想,失業后找不到工作。所以,今年,有一個機會,A的媽媽準備托人花錢把她辦到某公立性質的企業,花錢不多,3萬,正常是5萬。但是等了差不多5個月,錢也給了3個月,一直沒有辦成,辦事人的說法是名額還沒下來,讓等著,其他領導的關系也都在等著。A的舅媽就是他表妹的媽媽到處打聽,然后不知道從哪得到的消息,說已經分配了,然后就說A媽被騙了,然后瘋狂的跟A媽要錢。A媽很無奈,就跟辦事人說了。本來還想跟辦事人商量下先退錢以后再辦,辦事人毛了,二話不說把錢退了,意思是給錢也不辦了。這事兒讓A媽很無奈也很委屈。
A媽的意思是,也就是她錢恰好不湊手,不然的話,先自己出錢還給弟弟家,然后等著辦,辦下來再跟弟弟要錢,辦不下來就當自己的錢被騙了,花錢托人找工作的事兒,遇見騙子也正常,要么不辦,要么就得承擔這種風險。但是恰好手里沒錢,只好把錢要回來了。
A的舅媽是下崗職工,現在干外賣送餐工作,很辛苦。聽說,給了3萬元以后,就瘋狂的工作,什么單也接,A和他媽媽知道后都挺心疼的,但是,她卻拿出7萬元來買了外匯理財,就是有宣稱做外匯的公司,讓客戶把錢給公司,承諾理財收益。我在金融行業這么多年,知道這是標準的詐騙。這錢就如同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不知這7萬沒了以后,A的舅媽會作何感想?
這家人的事情,讓我非常感慨。我在想,A妹妹的家庭都是下崗職工,不重視孩子的學習,也沒有職業規劃。父母給不到孩子任何建議和助力,真正有機會的時候,又不肯承擔風險,雖然孩子結婚了,但是假如過幾年失業了,沒有任何技能的她該怎么辦呢?難道要跟她媽媽一樣去送外賣嗎?雖然這也是一份正當職業,但是我知道A的妹妹是萬萬不會去的。她對象雖然在國企,可是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3,4千元而已。抵御風險的能力實在是低了些。
窮人和富人對財富的認知是不同的,這是富人和窮人本質的差別窮人對錢太看重了,不過這也難免,因為對窮人來說,錢是最稀缺的資源。這家人的格局導致了他們現在的生活,我們也可以越過時間長河,對他們的未來進行窺測。所以我以前說過,未來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通過數據和諸多規律,可以進行部分的推測。
那么,到底什么是格局?這是我們要搞清楚的最重要的問題。我查閱了各種百科和知乎,對比思考之下,還是對百度百科的定義比較認可。
即:"格是對認知范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范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所以格局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認知,一部分是基于認知做出的行為和導致的結果。
先說"格"
怎么理解?什么是認識范圍,什么又是認知程度。
我的理解是--世界觀。
什么是世界觀?
世界觀體系包括不同階段年齡層次,即把世界觀零碎的部分系統化。科學世界觀體系的內容包括:
自然觀(植物觀、動物觀、礦物觀、進化觀、土地觀、海洋觀、能源觀)
政治觀(國家觀、民主觀、公民觀、外交觀、法律觀、政府觀、軍事觀(軍人觀、戰爭觀))
社會觀(人口觀、種族觀、民族觀、人文觀、宗教觀、教育觀、傳播觀、新聞觀、語言觀)
經濟觀(貨幣觀)
物質觀(運動觀、規律觀)
時空觀(歷史觀、未來觀)
天文觀(天體觀(地球觀))
市場觀、效率觀、國際觀、聯系觀、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等。
看明白了嗎?傳統意義上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際上都屬于世界觀,也即"宇宙觀"我們對我們自己,和我們自己以外的東西,我們對所有我們感知的事物的看法的集合,便是世界觀了。
所以我們說三觀合不合,實際上是在說世界觀合不合,也即是在說,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和看法是不是一樣的,所三觀不合的人理念認知不同,做出來的行為自然也很難相同,所以很難相互交流或者生活到一起。
我舉一些栗子。
植物觀:
小時候跟我爸媽出門,遇到漂亮的野花,我就看,不忍心摘,我爸只摘草,編東西給我玩,但是不舍得摘花,我媽就摘花,插自己頭上,我和我爸就一起說她。。
還有些人對花是熟視無睹的,熟視無睹的人對植物沒有什么感覺,不同的花對他來說都是野草;駐足觀看的人會欣賞花/自然的美,尊重大自然;摘下來戴在自己頭的人會覺得植物是植物,人類是人類,植物是為人類服務的,花美,所以要戴在我頭上讓我美美噠。
教育觀
不同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所以就有了什么虎媽、貓爸、狼爸。其實我想說,孩子的教育方式沒有一成不變的,不同的孩子也有不同的特點,身為父母需要思考自己的孩子如何教育成才,而不是去看看別的成功的家長是如何教育子女的,這可能不適合你的孩子。
還有整天公眾號上發表的文章《為什么男孩不能窮養?》《那些富養的女孩后來怎么樣了?》之類的坑爹文章。這樣的文章沒有任何參照意義,別被騙了。所謂窮養富養只不過是在特定環境下的處理方式而已,不能以偏概全。還有些家長管不了自己孩子的網癮,為了逃避責任,就送到楊永信叫獸那里去電擊……這個人居然還沒被抓起來,還至少賺了好幾千萬,我也是醉了。
消費觀
前幾天還有一個朋友提起跟她男朋友吃飯的事情。她們逛萬象城,她說要順便在萬象城吃日料,她男朋友卻說要去挺遠的一個地方吃拉面……然后她男朋友給她花了3個月錢,到第4個月跟她開玩笑說,沒錢了,這個月要花她的,她就有點懵逼,不知道是啥情況。是小氣呢還是消費觀完全不同。呵呵呵,我不能多說,總之,消費觀不同是一定的。
世界觀最后會劃歸為2種對立的世界觀基本模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我看到過一篇小文章,很有意思。說唯物主義的終點和唯心主義的終點都會把自己弄崩潰。唯物主義的終點是,這世界到底多大,這世界到底有多小?宇宙到底有多大?盡頭在哪,比原子小的物質有沒有,是什么,再小的是什么。唯心主義到最后的結果就是,這世界上就剩他一個人了,除了他自己,一切都是他虛幻出來的……
唯心主義的唯物主義的認知差別在哪呢?很多……比如,唯心主義有可能會相信偽科學,比如星座學。星座學里的性格都是設計好的,生而有之。一個相信星座學的人本來不是那種性格,時間長了也變成書上或者網站上寫的那種性格了,心智模式會被固化,這就是不同的世界觀造成的認知不同。參考資料:《拆掉思維里的墻》
但是,根據已知的科學知識,世界上只有5%的物質被測量出來了,還有95%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是未知的,甚至是沒有被觀測到的,只是一種猜測,所以,也有人認為這95%的物質里面包含鬼魂、神、第六感(量子糾纏)。摘自:《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施一公,清華大學副校長。這個理念我并不認可,因為剩余95%的物質是什么,目前還停留在猜測的階段,也不一定是什么或者叫什么。
雖然我是徹頭徹尾的唯物主義者,但是,這事兒還沒有定論,所以,我提一下就好。
綜上所述,格局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幾乎包含了一個人的全部,所以我們很難去描述或者說清楚格局是什么,也很難去改變或者影響一個人的格局,因為要素太多。
以上是我對格局的理解,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格局呢?百度上有一個對格局的"哲學解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行為→習慣→性格→命運。基本解釋了格局決定結局的過程。概括下,其實也就是如何改變自己的認知,讓自己更好的認知世界,控制自己的欲望,做到言行合一的過程。
那么如何提高認知?有哪些維度?
第一層維度是知識。
前幾日,發生了蘇寧的HR校招事件。這位HR在校招的時候赤裸裸的告訴一本的學生,你們沒有資格獲得我們管培生的名額,那是留給985的學生的。從而引發學生抗議,導致自己被辭退。這位情商不在線的HR確實不適合做HR。她把潛規則公開說出來,不過其實也說明了一些事實。招聘的時候確實有這樣的鄙視鏈。985>211>一本>二本>專科>高職,為什么?都是學生。本質上就是在學校里知識的深度、廣度和理解運用。理論上來說,或者平均來說,好學校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就是要大于普通學校的學生。而知識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知識是前人智慧的總結,是巨人的肩膀,刨除權利等一些因素,我們會看到社會的階層,個人的收入跟知識基本是成正比的。
知識可以給我們格局建立原點,這便是知識的作用。
第二維度是見識
有一個詞叫見多識廣,還有一個詞叫少見多怪。說的即是見識。
有一部印度電影叫《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說的是來自貧民窟的窮小子賈馬爾·馬利克參加了一個叫《百萬富翁》的電視節目,通過回答古怪的問題來獲得獎金。馬利克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從小和哥哥外出闖蕩,豐富的生活經歷給他帶來龐雜的知識。雖然他回答出來所有的問題,但是節目組的人不愿意把二千萬盧布的獎金給他,于是主持人便誣陷他作弊,警察抓走了他。在法庭上,他講出了自己的人生經歷,但是警察仍然不相信一個貧民窟出身的孤兒能贏得巨額獎金。呵呵,大約這也是某些人的格局了。
我在講職業規劃課程的時候,會跟學員做一個互動,就是把他們知道的職業寫出來,看看這么多的職業自己能干什么。我發現有的學員,能說出來的職業少的可憐,而且能說出來的幾個職業,也都不是他們最優的選擇,而有的學員可以一口氣說出幾十個職業,在里面選出6個職業告訴我,他們能干也愿意干,而這樣的學員在做職業選擇的時候,選擇余地會大很多。
一個人想要升級,必須要站在他領導的角度考慮問題,就像HR要站在老板的角度考慮問題一樣。然鵝,HR真的能站在老板的角度考慮問題嗎?基本是騙人的。除非你做到HR的最高級負責人,然后還能接觸公司的很多數據,在信息量上,跟老板不要太不對稱。也就是說假如這件事你沒親身體驗過,你說你自己有見識,可能是想多了。京東的物流在國內是一流的,是因為劉強東當年被投資人帶去美國沃爾瑪學習了整整一個星期。比爾蓋茨從小被母親帶到美國一流的企業參觀,所以他們有了超出自己階層的見識。從而有了超越自己的眼界。
17年北京高考狀元,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也講述了一個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故事,因為家境殷實,所以他從小就去參加一些跨國夏令營,出國交流等等機會,所以從小他的眼界就要超出普通家庭的孩子,他獲得的資源是其他孩子不可比擬的,他的眼界和見識給了他人生更大的助力。
見識可以增加我們思考問題的高度,這便是見識的作用。
第三維度是角度
我一個朋友說過,每一道智商題,其實便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模式。我覺得有道理。有的題,我就是不會做,說明我還不具備那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
考慮問題的角度大抵跟心智模式有關系了。看問題的角度越多,心智模式便可能越成熟。人力資源一級上有關于思考問題角度的知識,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那些考慮問題單一的人,最喜歡說的話便是"我以為"和"你應該"所以他們的世界顏色單調的可憐,他們的人生經常是頭破血流。
角度可以給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建立多種可能和方法,不同的方法會造成不同的結果,這便是角度的作用。
第四個維度是深度
在這個維度上,最重要的便是批判性思維了。當一個人具備批判性思維的時候,很多問題便可以獨立的分析。建立批判性思維有很多種渠道,最重要的便是思考能力強弱和思考習慣的養成。
深度可以增加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這便是深度的作用。
第五個維度是時間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給一些兒童糖果,告訴他們,30分鐘內吃掉,你只能吃這一個糖果,30分鐘內不吃,還可以給你一個糖果。結果沒吃的孩子長大后比吃過的孩子成就更高一些。
控制不住自己欲望的人,專注于眼前,自然也不會看到以后。像我說的A的親戚便是如此。所以這個維度跟自身的天分、特質有很大的關系,也即是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也就是人的命運了。
這便是目前我思考的結果,以上的五個維度決定了一個人格局的大小,我們若想改變一個人的格局,便可以從這5個角度入手。
以后,我還會繼續對格局進行思考,如果有新的體會,會繼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