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程再造,業務環節“三合一”
永康素有“中國五金之都”之稱,五金機械制造行業的勞動密集型特性決定了工傷事故多發現狀。據統計,永康平均每年發生工傷事故7000余起,是全省工傷事故多發縣市。其中,大部分工傷事故屬于肢體簡易工傷。
為便利工傷職工辦理工傷業務,永康市人力社保局以“最多跑一次”理念優化流程、創新服務,推出“簡易工傷ETC”集成服務,對涉及人數最多的簡易工傷辦理推行 “一站辦、掌上辦、零次跑”模式。據初步統計,“簡易工傷ETC”集成服務的改革推出之后,每年可為約4000名工傷職工縮短待遇領取時間60萬天。
在改革之前,當事人若想成功領到工傷保險待遇支付,需由當事人自行前往相關單位窗口辦理,一般有3個環節,至少需跑6趟:一是前往工傷認定中心申請工傷認定,取得工傷認定決定書;二是前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傷殘等級鑒定,取得傷殘等級鑒定書;三是前往工傷保險待遇窗口申請核準支付。
如今,當事人在就醫時,可直接進入“綠色通道”,免交醫療費用,由醫院“一窗受理、一站通辦”,相關工傷認定調查、勞動能力鑒定等工作在就醫期間即可完成,社保經辦機構獲得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信息后,即可辦理相關待遇支付工作,不再需要受傷職工來回奔波,真正實現“零次跑”。
二、材料精簡,申請只需一張表
今年以來,永康全面推進“減證便民,優化服務”工作,打造“無證明城市”。永康市人力社保局積極落實該項工作,將“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確保“無證明城市”改革真正落地。這也體現在“簡易工傷ETC”集成服務的流程上。
在改革后,將原來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和工傷保險待遇申請時需填寫的5份表格,歸并整合為1張申請表,一些相似性的材料、可替代性的材料則全部刪除,改為個人承諾制辦理。
在整個工傷辦理過程中,依托“浙政釘”審批管理平臺,各職能部門打通了“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工傷待遇支付”三大環節網上辦理全流程。原先,需要當事人多次提供的醫療診斷書、勞動合同、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等17種材料,全部改為由各部門單位通過“浙政釘”“工傷一件事”通道實行線上數據實時傳送互通,增強部門間辦事的協同性和同向性。
三、時限再降,平均減時83%
在“簡易工傷ETC”集成服務改革前,因工傷辦理關聯事項多,如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和調解、涉及第三人工傷責任認定、簡易工傷案件調解、工傷案件判決執行、商業保險賠付等,當事人常周轉于人力社保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醫保局、衛健局、公安局、銀保監等部門,全流程平均耗時6個月,最長可達2年以上。
改革后,依托“掌上辦”通道,部門間實現數據共享、在線協同審批,最短僅需2天,最長不超過30天,即可完成認定、鑒定和待遇支付業務辦理流程,辦事效率大大提升。
與此同時,該市人力社保局以“零次跑”為目標,與各工傷定點醫療機構簽訂工傷保險醫療服務協議,規范醫療行為,保障工傷職工醫療服務權益;工傷定點醫療機構與用人單位簽訂醫療協議,開通工傷“綠色通道”,讓工傷病人在最短時間獲得最有效的救治;工傷病人的醫療費用由工傷定點醫療機構與社保部門直接結算,用人單位或工傷病人從救治開始至康復出院,無需支付工傷醫療費及辦理報銷手續,方便用人單位和工傷人員結算,大大縮短了辦理各個手續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