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典型的農村老太太,沒有知識,但有智慧。做為一個HR從業者,就來聊聊我的母親在我小時候用過的激勵手段。
母親所管理的團隊有三人,重點說一說她管理的二級團隊,也就是我和我哥。我和我哥年齡相差不大,所以從小就愛打鬧,讓身為管理者的母親大為惱火,為了轉移我倆的矛盾,并有效激勵,她在日常勞動中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措施。
一、明確任務,量化指標
小時候農村的機械化程度非常低,絕大部分工作都要靠純手工,家里十畝的土地,啟用童工不可避免。秋收時間持續比較長,白天去地里掰玉米,收花生,晚上回家在院子里剝玉米,摔花生。晚上的工作一般是全家參戰,這對尚在上小學的我和哥哥是比較痛苦的事情,往往是一邊干活一邊玩耍,勞動效率極其低下。
為了提高勞動效率,老太太,哦,不,那時候的母親還不是老太太,而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女青年。母親給我和我哥分配定量的任務,哥哥的工作量約是我的1.2倍,誰先完成,誰先去睡。該激勵手段非常有效,定量后,哥哥再也不和我聊天了,埋頭苦干,用平時一半的時間完成了平時的工作任務,然后朝還在磨嘰的我,揮一揮衣袖,不帶一點留戀的去睡了。
二、考核數量,兼顧質量
好不容易我的工作量也完成,母親在收拾場地時發現,哥哥雖然摔的花生多,但秧子上總會漏掉幾個花生,這讓我很不平衡,憤憤不平的說,如果這樣,以后我也只注重速度。
第二天重新更改規則,還是定量,但質量是基礎,誰的花生秧子上漏掉花生,有一顆就多加一半的工作量,這下哥哥老實了,每一顆花生秧子都仔細檢查,但仍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務。
三、保障措施與激勵措施相結合
小時候家里種很多棉花,因為是政治任務,每年種的棉花都要交一部分給國家。摘棉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棉花殼經常把手劃拉出一條條血印。棉花桃不是同一個時間裂開,所以摘棉花的周期很長,一般周末母親就會帶著兩個小不點去棉花地里,既能讓孩子幫忙干活又能保障孩子的安全。讓兩個孩子在地里老老實實待著,并能幫助干農活,這不是一件易事,但母親做到了。
每次去地里,母親都會帶各種好吃的,好好干活就能有好吃的。并且規定,每摘一斤棉花就獎勵五分錢,那時候的五分錢對我和哥哥來說不是小數目,五分錢可以買一個冰棍,或五個粘糖,或是一塊蜂糕,或是……
為了能掙到更多的錢,我和哥哥也是拼了,那個夏天,我倆絕對是一心撲在摘棉花上,記得小表妹到我家找我,我都拉著她去棉花地里干活了。
四、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
每次我和哥哥摘回家的棉花都會過秤,并且單獨記賬。當我和哥哥要求提現時,母親告訴我倆,當時提現一斤五分,年底兌現一斤一毛。我和哥哥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年底兌現。
那年年底,母親像每年過年一樣,給我和哥哥一人置辦了一身新衣服。當我想起來還有欠款沒有兌現的時候,找母親索要,母親說衣服和錢二選一,因為已經用我們自己掙的錢給我們買衣服了。然后,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這就是我的母親,一個沒有知識,但充滿智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