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題型概述
教育專家研究發現,近幾年來,幾乎每個省份的試卷當中都出現了小故事類試題,而考生也普遍反映一遇見這類試題就束手無策,在此,中公教育專家就故事類試題進行重點講解,以幫助考生提高應對此類題目的能力。
故事類試題顧名思義,題目形式主要是講述一個小故事,其中包括神話故事、民間故事、寓言故事、名人軼事等等。此類題型主要考查考生對小故事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夠透過小故事看出大道理。
二、解題技巧
應該清楚認識到,這類型的題目不會有標準的對錯。只要考生能夠在理解題干含義的基礎上自圓其說,并能結合自身的情況或者人生經驗進行作答即可。回答此類題目采用思辨性思維,舉出高水平并且貼切的事例,有真情實感往往能獲得高分,可以以下思路進行作答:
1. 通過故事本身引出故事所蘊含哲理
2. 該哲理對于現實具有哪些指導性意義(可以通過正方對比論證或者舉例論證)3. 如何在現實中踐行該哲理
三、真題回顧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20世紀30年代,他收到以色列當局的一封信,內容為請他當以色列總統,但愛因斯坦拒絕了。他說:“我一生只適合同客觀物質打交道,不適合擔任如此重任。”你如何看待愛因斯坦拒絕當以色列總統這件事,對你有哪些啟示?
【題型分析】綜合分析題-名人軼事類
【審題關鍵】當總統 拒絕 適合 同客觀事物打交道【中公點撥】通過題目中愛因斯坦做出的人生選擇,反射到自身,并側面透露出自己的求職動機和方向。
【參考答案】
通過愛因斯坦拒絕出任以色列總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是位不僅能夠深刻認識大自然,也能深刻認識自己的人。每個人都要對自身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并且朝著既定的方向努力下去。
老子在《道德經》里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認識自己的人,才會擁有理智和通達的人生觀;認識自己,才能征服自己;認識自己,才不會盛氣凌人,才會憐憫他人,才會保持率直和真誠;認識自己,才會在擁有智慧時虛懷若谷;認識自己很難,需要時時反省自己,時時檢查自己,時刻考慮他人的立場。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對于自身的定位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一直堅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管國際局勢如何風云變化,我們中國人始終不改初衷,一心一意謀發展,終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然,在社會上也存在很多對于自身定位不準,或者不能朝人生目標堅持努力的例子。比如近幾年大量出現的很多年輕人紛紛“逃離”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現象,除了社會發展不平衡這樣的客觀因素之外,年輕人對于之身沒有準確定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認識自己,讀懂自己,并善于經營自己。到底有多少對手,到底有多少條道路,恐怕我們說不清楚。但有一條道路是我們應該為之努力的,那就是勇于走自己的路。在我選擇未來發展道路時候,我對于自身知識儲備、性格特點、發展目標等做了詳盡的衡量,最終認定了現在的方向。我敢說,我現在的選擇是理性的,也是負責人的。所以在之前的準備過程中,雖然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我依然矢志不渝。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難免還會出現一些困難或者誘惑,但是我會堅持自己的準確定位,并且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專家點睛】對于這類的題目,很容易找到這里之后就無話可說,內容很干癟。所以各位考生一定要注重對于哲理指導意義的闡述,以及集合自身談體會。尤其是結合自身的部分,一方面可以充實大體內容,另外一方面也是向考官展示自己的閃光點,獲得考官的認可。因為考官并不需要我們給他們講道理,他們想聽到的是我們自己準備怎樣踐行這條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