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的報道,加班并不僅僅是地產策劃界的專利。簡單檢索下,會計師事務所、IT企業、設計行業、醫務工作以及警察工作等等看上去風光的行業,實際上都難逃頻繁的加班。除了這些白領行業外,藍領行業同樣如此。在深圳,工廠頻頻加班意味著生意興隆,相反,若沒有加班,工人反倒因為收入下降而頗感無奈。在一些宣傳文稿中,政府的官員也常常在加班中,以處理繁忙的公務。
如此看來,在這個國度,上上下下,各行各業,都在不停加班中。社會上甚至形成了這樣的輿論,企業以加班文化顯示自身的創業精神,政府也以加班文化證明自身的勤勉為民,個人就更是加班文化的踐行者了。如此氛圍之下,加班已有成為國粹之勢了。反倒是印度和泰國等人民的慢生活節奏,被我們看做是懶散,成為我們嘲諷的對象。
加班之風如此盛行,伴隨的是經濟的高速增長。加班如此讓國人覺得自豪,不過是因為經濟飛速增長帶來的物質極大豐富。而在這繁華的背后,更多人失去了家庭的天倫之樂,失去了工作之外的其他生活意義。
就如同1984年出生的李茂韜用生命完成了這樣的感悟。在生命中最后的時光中,他說工作只是工作,希望找個愛自己的人,至少在生病的時候有人照應。文字中透出的孤獨感,如今讀來,真是令人傷感。長期的加班后,他終于體悟到,因為工作失去的太多。只是為時已經太晚。
而實際上,若是依據法律來辦事,可能這樣的悲劇并不會發生。我國的《勞動法》就明文規定,實行一天八小時工作制,一天加班的時間不能超過三個小時,一個月的加班時間不能超過36個小時。對比李茂韜的微博記錄,他每天的加班已遠不止如此。但是面對這樣的悲劇時,法律總是不知去向。
實際上,當整個社會以加班為榮的時候,勞動法確實已經無處容身了。要改變這樣的境況,也不僅僅只是加強執法的問題,整個社會的運轉機制都需要進行改變。我們需要有完備的工會,充分的第三方力量的監督,以及形成企業誠信機制。
譬如國外一些勞動組織針對國外知名品牌公司在內地的代工廠,就屢屢展開獨立調查,發布調查結果,并讓這些企業感到壓力。而這些企業在選擇代工廠時,為顯示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也對代工廠是否有違法用工等劣跡進行考察。雖然仍然存在問題,但是,建立并不斷完善這樣的機制,就能在制度的范疇內保障勞動者不在光環之中成為社會以及經濟發展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