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分類:草莓族、液態族、咸魚族你是哪一族?
一上班就發怵領導一批評就想哭
“草莓族”多用來形容1981年后出生的年輕人像草莓一樣,盡管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卻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爛。他們在工作上的最大特點是學歷高,但實際能力不足,重視外表和享受,主動積極性較70后差,個人權益優于群體權益等。這個描述一出,紛紛戳中很多白領的“痛點”。
去年剛研究生畢業的小趙正是典型的草莓族。因為環境類專業畢業后沒有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小趙在濱江一家外貿公司做職員。“一到星期五就覺得解脫了,可是每到星期一就膽戰心驚”,小趙說,由于專業不對口,讀書期間沒接觸過類似的工作,所以每天都過得小心翼翼。
“有時候太忙,我可能會一直低頭忙手上的活兒,從而忽略了主動找上門的客戶。為此,我常常會受到領導的責備,自己會躲在衛生間大哭。老板想多鍛煉我,經常安排我到遠的三線城市出差,有時候還出差一個星期以上,遇到住宿條件不太好的我就會過敏、水土不服等狀況不斷,每次我都會找各種借口不愿意去。”小趙說。
浙江中醫藥大學負責研究生職業規劃和心理咨詢等工作的楊元宵老師認為,小趙在職場中的表現是非常常見的,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她缺乏業務上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導致她面對各種壓力或挫折時不自信、焦慮、恐慌等。像小趙這類草莓族并不應該跳槽,因為很可能換份工作之后還有類似的問題,面對困難要學會自我調節,而不是逃避,甚至可以求助一些心理幫助來解除心理壓抑和精神緊張。
兩年換了3次工作至今不滿意
“液態族”是指職場上不固守同一領域,總是做好換工作的準備,而不斷在各個公司之間流轉,甚至換工作如流水的員工。在工作領域來看,液態族的職場理論是效忠于個人利益,沒有從一而終的職場關系。
大學畢業兩年的靜靜,至今已經換過3次工作,目前在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工作,是個典型的“液態族”。靜靜說,她從藝術類院校畢業后,剛開始是為一些私營企業做墻繪工作,隨后就職于一家廣告公司,“我在那家公司從事設計工作,待了大概一年,要經常加班,身心俱疲,只能選擇辭職。”
“雖然現在的工作環境和待遇都不錯,但我還是覺得自己的生活中少了些什么。難道朝九晚五的職場生活就是我為之奮斗的目標?”靜靜說。
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的王道明老師看來,如果靜靜不改變“個人主義”的思維習慣和行事方式,就會繼續踏上不斷跳槽的不歸路。“‘液態族’最好先戒掉浮躁,遇到工作上的問題和壓力時,先別著急跳槽。可以多請教一些經驗豐富的前輩,找到解決的辦法。尤其是做到一定管理崗位后,專業能力不再是衡量人才最重要的指標,而你的人品、穩定性、綜合素質則更為重要。沒有哪家公司愿意用一位穩定性極差的人擔任管理崗位,這樣對企業的風險太大。”
不待到“泛黃”不會換工作
“咸魚族”忠誠度高,對人際的敏感性相對較差,對周邊的變化反應過于遲鈍,因此在前期時,由于其鈍感很容易給公司、上司一種踏實可靠的好印象。但由于其性情的溫和,沒有太多的斗志與向上力,所以也易在公司變成老好人,而職務或工資遲遲上升不了。
小美大學畢業后到一家公司擔任客服工作,工作了五年之后雖然已升任客服主管,但是五年才晉升的速度并不算順利。其實小美還是非常渴望被重視、有突破的,但因為求安穩而變得不敢輕舉妄動,慢慢地就失去動力變成溫水里的青蛙。
杭州獵人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的首席顧問郎越時表示,在人才流動率如此高的情況下,“咸魚族”在職場中比重并不高,但在工作環境較好的公職單位確實有這樣的族群存在。如果有一天被動的跳槽,也許是公司倒閉或轉行,也許是被公司辭退(淘汰),他們會認為原來的公司虧待了自己,埋沒了自己的才華。如果不能快速在新工作中調整狀態,則會陷入無休止地找工作、換工作的節奏中。而且之前的那份光環也會消失殆盡,這時的心理壓力會讓自己失去信心而不得不降低要求,一步步走向更小的平臺,直到走進職場的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