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學員陸續走掉了三分之一。看著那些空空的座位,我的內心酸楚無比。想我一個以優異成績通過PMP考試,又在業內小有名氣的講師,怎么就講不好這門課?
告別口水與PPT齊飛的時代
學員不買賬,是段子講的少,沒有充分與學員互動,還是知識點講得不夠多?我百思不解。于是,在課間休息時,我厚著臉皮走近幾位活躍的學員與他們探討究竟。
其中一位學員剛好也在參加幾位名師的課程,深諳培訓之道,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我的不足:“你講的這些很好,但學員真正希望聽到的是什么?是與他們工作相關的內容,否則你講的內容就只是概念而已。”還有學員說:“你介紹了那么多概念和工具,但我只關心如何使用它們。”
幾個問題噎得我無言以對。整整一天,我都感覺大腦混沌,疲憊至極。課程結束后,回賓館的路顯得漫長無比,每邁出一步都有千斤之重。好在我是一個越挫越勇的人,當即痛下決心進行改進,捍衛自己身為講師的尊嚴。
當晚,我徹夜都在冥思苦想如何優化課程,思緒漸漸沉寂,千頭萬緒終于變得條分縷析。通過分析學員構成與反饋意見,我簡化了自己要講述的知識點并為學員布置了一個作業。這個作業由真實的業務場景和困惑構成:以客戶打投訴電話為切入點,講述系統不穩定、客戶不會用、項目管理能力差、溝通偏差等客戶抱怨最多的問題,覆蓋了研發、實施、運維、基本溝通等常見的工作場景。
在第二天的演練環節中,我將這些問題放到課堂上,引導學員運用所學工具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看到這些任務時,學員頓時兩眼放光,躍躍欲試。我知道自己這次一定抓住了他們的痛點,原定下午四點就結束的課程竟然延時了一個多小時。
不僅如此,整個討論期間沒有一位學員離開,大家非常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頭腦風暴、魚骨圖、風險矩陣等工具,學員收獲了多種解決策略,并表示要把這些方案帶回部門內部分享并付諸行動。
一個簡單的活動,不僅幫助學員解決了工作中的難題,還讓我收獲到正向的反饋與激勵。這一次,在回賓館的路上,我的心中充滿了喜悅,腳步也變得輕快起來。
不做“毀人不倦”的培訓
在培訓的過程中,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要將所教知識與學員已有認知相結合,用順應或同化的方式讓學員吸收轉化,最終促成行為的改變。可是,在短短一天或兩天的時間里,很多講師更想把講臺控制在自己手中,把培訓現場變成自己的秀場,想讓學員在這樣的課堂中有所收獲談何容易。
近期,翻轉課堂的概念正在培訓界如火如荼地蔓延,但對于翻轉課堂的落地措施,很多人卻給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我認為學員一般會帶著兩個問題來到課堂:你所講的內容與我何干,于我何用。
如果不能解決好這兩個問題,課堂就變成了講師折騰自己,折磨學員的馬戲場:講師或孤芳自賞、顧影自憐,或裝瘋賣傻、博取眼球;而學員孤零零地坐在臺下,看著鬧劇一般的表演,日后索性拒絕參加任何培訓活動。
可是講師也很委屈,他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表現很好:學員課上笑得前仰后合,課后還記住了新名詞、新段子,怎么就能說培訓沒效果呢?也有所謂的嚴師扮演保姆的角色,以關心學員的名義強迫他們接納所教的內容。幾番較量下來,講師就真是在“毀人不倦”。
因此,結合個人的培訓經歷,我大膽地提出翻轉課堂落地的方法:挖掘觸發點,即從學員的痛點出發,將知識點與方法融入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如此一來,講師看似失去了課堂的主導權,實則已將自己融入每一位學員的意識與行動中。
挖掘培訓的觸發點
培訓的目標是改變,這是培訓活動要恪守的第一原則。對學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運用得當的方法、工具等使學員嘗到甜頭,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改變行為。而學員之所以樂于運用課堂上所學的方法,就是因為這些方法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的難題。
很多培訓活動在熱熱鬧鬧散場后,學員之所以又回到原來的軌道,就是因為培訓的針對性不夠,是所謂的“斷頭培訓”。須知,培訓活動的功夫在課下。若學員在接受培訓之后,能將經年累月的難題解決,讓月月拖后腿的業績躍居首位,培訓的價值就充分體現了出來。
因此,在培訓的過程中,要想讓課堂的能量流動起來,講師就一定要充分挖掘出學員的觸發點,精準定位培訓目標,再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而有些人或許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面臨的危機和存在的問題,那如何挖掘他們的觸發點呢?就好比一個旱鴨子,每天在路上走,根本不會知道水對他的意義。只有將他扔到河里,出于求生的本能,他才會有學習游泳的動力。培訓活動亦是如此。
對培訓者而言,充分理解公司戰略,探尋業務機遇與威脅尤為重要。例如,很多傳統企業正在向移動互聯網轉型,亟需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這就需要講師有足夠的智慧,觀察到員工所欠缺的技能、存在的問題,幫助企業打破僵化思維。
在企業發展壯大、轉型成長的道路上,培訓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講師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洞悉企業戰略,分解業績要求,探求觸發點,最終實現運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