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HR做績效考核一開始都是找各行業的績效指標庫,或者各種績效考核模板,作為自己的入門“秘籍”。
大一些的公司在推行績效管理的時候,往往會找咨詢公司做一套方案,咨詢公司會做一套《績效辭典》,把公司主要的績效指標進行定義和描述。用的時候,HR只要從中選取一些指標,拿出來進行考核就行了。
時間長了,小HR變成了老HR,對于本公司的主要指標也了如指掌。
面試績效方面的職位,面試官也會問你,對于績效指標的熟悉程度。
是不是熟悉了各部門的績效指標,就能做出令人滿意的考核方案呢?
我們舉一個栗子就會比較清楚。
比如,我們知道制造型企業,都會關注三個要素:質量、成本、交期。
這三個因素是生產部門的KPI。
比如:我的考核目標是:
質量合格率≧98%
成本降低率≧10%
交付及時率≧95%
猛一看,這目標定得不錯,主要的指標都有了,也都量化了。
那問題到底在哪里呢?
結合以上指標,請大家先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質量、成本、速度,哪個才是目前最需要改善的問題?
2、一年內同時改善這三個方面,我們的人才、資源是否足夠支持?
3、相對于競爭對手,我們在這三方面的優劣勢是什么?
4、從客戶的角度,客戶目前最看重的是產品質量,還是成本,還是交貨的速度?
我想,要回答這幾個問題,不是靠《績效辭典》里的指標庫,也不是靠你知道各個部門的KPI,甚至知道業務流程就能解決的。
我們要做的是由外而內的HR。
僅僅知道各部門的KPI 是不夠的,了解公司的業務流程也是不夠的,因為這些都是“內部”視角,我們要有“外部”視角。
要有“外部”視角,需要回答剛才我們提到的問題:
1、客戶目前最看重的是產品質量,還是成本,還是交貨的速度?
2、相對于競爭對手,我們這幾方面的優劣勢是什么?
3、結合以上的兩個問題,我們在生產方面的策略是什么?
我們看到,我們的生產策略是基于了解外部客戶的需求,競爭對手的狀態,以及自身的優劣勢基礎上確定的。如果你不了解“外部”,是很難制訂有針對性的KPI的。
如果你能夠回答以上這些問題,我想你制訂KPI就有了依據,而不是簡單拿一些通用型的指標來填充。
說到這里,我想你應該明白,為什么我說,你把各部門的KPI背的再熟也沒用。
結語
我們常常喜歡拿來主義,拿行業公司的KPI,拿一些績效考核模板,來依樣畫葫蘆。
但是由于客戶需求的不同,競爭對手的不同,自身優勢的不同,相應的戰略也會完全不同。因此,看似差不多的KPI,基于不同的策略,KPI的側重點完全不同。
在《HRBP,懂業務流程哪算懂業務?》這篇文章中,我也曾說過:只是了解業務流程、崗位職責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只是“內部”視角,只有把視角放到“外部”,去找到業務的源頭——“客戶需求”。你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找到制定各種政策的依據。
希望你成為一個由外而內的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