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的一代思想大家墨子是一個能力全面的人,不僅能文能武,還擅長科學實驗、發明創造,在知人識人用人方面,他也有許多高論,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頗有啟發。
墨子與楚國的封侯魯陽文君過從甚密,倆人是好朋友好兄弟,常聚在一起海闊天空地討論國家興亡、兼愛非攻的大事,偶爾也在一起討論親士、尚賢等人才培養的問題。直白地說,也就是墨子教文君如何調教他的手下人。歸納起來,有“識人之才、察人之心、磨人之志”這三招。
第一招識人之才:“影子”與“回聲”
《墨子。魯問》里,魯陽文君對墨子說:“有人向我描述忠臣的樣子:叫他俯首就俯首,叫他仰頭就仰頭,靜靜地坐著不說話,一呼喚他就立即應答。這可以算是忠臣了吧?”
墨子說:“叫他俯首就俯首,叫他仰頭就仰頭,這就象影子一樣了;靜靜地坐著不說話,一呼喚他就立即應答,這與回聲有什么區別?你想想,您能從影子與回聲那里得到什么呢?”
這里談到的人才標準,實是調教人、培養人的核心問題。什么樣的人才是賢能的人才?我們需要打磨出什么樣的人才?是俯首貼耳、唯命是從的“影子”與“回聲”,還是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敢于匡正君主過失的人?
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進行選擇題式的回答,這似乎太小兒科了,沒有人會選錯答案,誰都知道應在“影子”與“回聲”前面打“叉叉”。可是在實際生活中,這個“叉叉”并不好打,有些看起來很智慧的人,也有打錯的時候。先不用說歷史上君臣之間的關系了,就是在我所經歷過的當下的企業經營中,也不乏實例。
有一個做系統集成的公司,董事長家住澳洲,每年五一、十一、春節長假,董事長度假去來,總經理常會組織公司全體高管赴機場迎送,鮮花、列隊、握手,頗有些迎接重要外賓的味道。當一個總經理將主要精力放到在董事長面前做“面子”功夫后,他很難有精力和能力去對公司經營進行獨立思考了,于是,傳達董事長的“圣旨”就成為他主要的管理方式。這樣的企業高管,表面上能說會道,可沒有經營管理的方法與措施,以與董事長搞好個人關系為最高目標,實際作用無非是董事長的一個“影子”與“回聲”而已。這家公司經營的后果及其個人在公司的結局應是不言自明的。
墨子對此類現象感觸頗深,他具體指出了賢能之士該有的作為:“上面有了過失,應選擇適當的時機加以規勸;自己有好的見解,就該進獻給上面。敢于匡正君主的偏邪,使其納入正道。”
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才是一個人有德行、有能力的表現,只會做“影子”和“回聲”,絕對不會是優秀人才。這對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是一個提醒。
第二招察人之心:釣魚者與捕鼠人
魯君遇到一件犯難的事,需要向墨子請教:他有兩個兒子,立誰做太子合適呢?兩個兒子各有所長,一個樂善好施,顯示出仁愛的品德;一個好學有為,顯示出上進心。放棄哪一個他都不忍心呵!
墨子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先舉了一個釣魚者與捕鼠人的例子:
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向前俯過身去,就象大臣給國君行禮一樣,是干嘛呢?是向魚鞠躬敬禮嗎?一個正在捕鼠的人,他捉來些蟲子引鼠出洞,是因為他喜愛老鼠嗎?
顯然都不是。他們對魚和鼠表現出來的友好姿態,都是一種假象,他們內心的想法與所表現出來的并不一致。因此,墨子認為,“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觀焉”。也就是不能單憑好學和好施的表面現象進行判斷,要將兩個兒子的行為、動機與目的結合起來進行考察,才能決斷誰更適合接班做太子。
由是觀之,無論是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還是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學會察人之心是一個重大課題。
第三招磨人之志:駿馬與綿羊
《墨子。耕柱》記載,耕柱在墨子的學生里面算是出類拔萃的,墨子曾推薦他到楚國做官,不久就給墨子送回了十鎰黃金(古時候二十兩為一鎰),作為交給組織的費用。故他深得墨子的欣賞。
有一則故事說:一次,耕柱子表現不是很突出,惹墨子生了氣,耕柱子不解,問道:“我不是還勝過別人了嗎?”意思是說,我比其它人還強一些,你怎么還覺得我不夠好呢?
墨子見耕柱不明白他的用心,給他設喻說:“我將上太行山去,可以用駿馬駕車,也可用綿羊駕車,你打算趕哪種車呀?”
耕柱想都不用想,趕忙說:“當然是駿馬了。”
墨子便問他:“為什么要趕駿馬呢?”
“因為駿馬足以擔當重任呀。”耕柱子知道上太行山路陡坡急,羊拉車是絕對上不去的,只有駿馬良駒才可行。
于是墨子告訴他說:“我也認為你能擔當重任。”
耕柱子于是明白了墨子的良苦用心,越是能擔當重任的人,素質要求就應越高。一般人做到什么樣的一個尺度,這種人不能以此為標準,而要提高標準,更加嚴格地要求。這樣,才能磨礪人的意志,以充當大任。
墨家集團里有異常苛刻的自律要求,對人的艱苦磨礪,練就了他們極強的戰斗力和意志力,現在雖已不知其具體的條款,但莊子說他們自苦為極,到了天下人都感到過分的程度,就足見其非同一般的嚴格。這在墨家弟子們的行為中能看得很清楚。
《呂氏春秋。去私》記載:墨子身后,墨家巨子腹黃享,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惠王念其護秦有功,對他說,“先生年老,只有一子,我已赦免他的死罪。”這充分反映了墨者巨子腹黃享在秦惠王心目中的地位,腹黃享分若按秦王所說的辦,能輕松保全兒子性命,且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沒想到腹黃享說,“墨家有定法,殺人者處死,傷人者處刑,為的是禁止殺傷他人。禁止殺傷他人,是天下的大義。大王您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我不能不行我們墨家的定法。”他不再聽秦王的勸說,把兒子殺死。
腹黃享這段話,說得言詞真切,令人動容,他為維護墨家定法,而不惜忍痛殺子,連秦王的勸說也不聽,若不是經過墨家鐵律的長期磨練,是不可想像的。
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磨礪人志,是成就優秀人才的必然條件。從墨子訓導耕柱子的故事里,我們看到,墨子對弟子們意志的磨礪,并非客觀環境不夠好,而不得不為之;并非弟子們表現不夠好,而必須批評之。在許多時候,墨子是有足夠的能力為弟子們創造出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的,弟子們的表現也不辱墨者聲名。他這樣做,有時是為了使他們得到更艱苦的意志磨練,培養強人品德、超人意志,而在刻意為之。墨子身后的幾位墨家巨子禽滑厘、孟勝、腹黃享等,或許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杰出之士,這應被看做是墨子獨特的成才觀念和非凡的育才手段結出的碩果。
有這三招,哪怕是一個愚鈍之人,想不出息都難。墨家陣營的人后來怎么沒有儒家陣營的人出名?其實不是能力才干的問題,而是他們尊墨子意低調低調再低調。
歷史卻喜歡愛出風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