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職場無聊族”的生活狀態,可是這并不代表他們內心也是如此的平淡,他們也曾想要做出一些改變,也想讓自己變得激情澎湃,只是苦于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讀者來信
您好!
生活如此無聊,但是其實我并不想這樣,所以給你們寫信,希望能夠幫助我,提前感謝。
我從事企業內刊編輯工作,在一個無關緊要的工作崗位上做著無關緊要的事情,兩個月出一期公司自己的雜志。
作為一個女孩子,每個月5000元的薪水,也還說得過去。而且公司各項福利都還不錯,年底還有三薪的年終獎。
我每天9點上班,坐公司大巴車到單位,下午5:30下班,6點前肯定坐著大巴車走了,平時工作內容也無非是收收郵件,集團層面的活動寫一個內部通訊稿。有時候活動如果是在周六周日舉辦,還有額外的加班費?梢哉f,這個工作真的挺不錯。
可是我并不開心,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所期盼的。我曾想多做點工作,比如說把雜志的內容做得更好看一些,稿件反復審核,到那時擔心我這樣的工作怕是自討苦吃,還讓相關同事對我有意見。“稿子改來改去,還沒人看。”這是子公司同事的抱怨聲。
我也曾想過要跳出去,比如說去真正的新聞單位,或者是去廣告公司,從事一些文案的工作?墒俏矣滞丝s了,因為我怕自己適應不了那么快節奏的生活,習慣安逸后不是想放棄就能放棄的。
我是不是應該勇敢地邁出一步呢?對下一家公司,我該如何識別呢?說實在的,我覺得我現在整天這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現在的同事都是我們公司高層的老婆或者其他親戚。這群40多歲的女人每天上班談論都是孩子,部門的任務本來就不重,對我們的要求也不高。
讀者:彭曉梅
回信
彭曉梅:
你好!
看到你的來信,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給兒子在講的那本繪本《尋找丟失的鑰匙》的開頭語:“下蛋、下蛋、總是下蛋,生活中還有比下蛋更好玩的事嗎?”一只雞尚且會覺得下蛋無聊,何況是人。
有調查顯示,在同一崗位上工作滿兩年的人群中,33.3%的人會出現工作倦怠現象,2.6%的人患上了工作倦怠癥。從您的來信看,您只是喪失一些工作熱情,并不是真正的工作倦怠癥。
1997年,社會心理學家Maslach和Leiter提出的工作匹配理論告訴我們,職業倦怠的產生源自六個方面,包括:工作負荷的不匹配,工作無法控制(不能主導自己所做的事情),薪酬的合理性,同事之間的關系是否和諧,組織內部公平性和與領導的價值觀沖突。從你的來信看,我理解你認為工作無聊的根源在于無法主導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還存在一個同事之間價值觀的問題。
對于你當前的困惑,我想給你幾點建議供你參考:
一、正視你現在所從事的崗位。在我看來,一家公司的內刊編輯和其他工作崗位同等重要。沒有積極正向的文化引導,沒有向心力,一家公司的發展未必能夠長久。而相比于其他的工作崗位,你的崗位會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用來學習,這是非常難得的。
二、尋求改變自我。這世上根本就沒有移山大法,唯一能夠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以前我聽這段話總感覺是忽悠,但讀完《積極心理學》后,我發現,哪怕是經常鍛煉鍛煉身體,卻真的可以感愛到自己的轉變。
三、做好以上兩點,無所謂工作是否變動。總有人說,干一行,愛一行,但事實往往是,干一行,怨一行。甚至于,一山望著一山高。樂業,需要我們自己內心收獲喜悅。還記得前段時間非常流行的一篇文章《我的助理辭職了》,如果還沒有看過,請你去找來看看,思考一下,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